论文精选
发表者:付烊 人已读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5% - 15%,放射学改变的发生率高达15%-100%,其对肺实质的损伤较为严重,最终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致死的直接原因。放射性肺炎限制了胸部肿瘤放疗的剂量,从而影响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放射性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刺激性、干性咳嗽,伴气急,胸痛,心悸,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或少量血痰等。 放射性肺炎系胸部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其发生与肺泡Ⅱ型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密切关系,表现为肺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 并且由于肺泡Ⅱ型细胞的损害致使肺泡张力改变而引起肺泡塌陷和不张。其组织学改变为局部急性渗出及间质水肿。
目前国内外治疗放射性肺炎,主要应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抗生素,虽然大剂量激素可暂时缓解症状、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但因其相关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诱发二重感染、高血糖、撤药综合征,促使肿瘤复发和转移等限制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中医学理论认为,放射治疗的射线是一种毒热杀伤因素,属热毒之邪。热能化火,灼伤肺络,耗伤肺阴造成阴虚。而肿瘤患者素体正气不足,痰瘀内结,正不胜邪,热毒之邪与痰瘀互结,瘀积成毒,阴虚与热毒是放射治疗的最常见的副反应。而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如干咳、气急、喘憋等,在中医学中属“咳嗽”、“喘证”、“肺痿”等范畴,病理基础是气阴两伤,致病的关键热毒之邪(即放疗),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以肺气阴两虚为本,兼有痰、热、瘀为标,故中医药治疗重点是养阴与清热解毒两者并重,不可偏废;兼以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等。
中医药在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功效,我在跟张代钊主任抄方期间,发现其研制出用于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经验方,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放射性肺炎主要选用以下方药:
沙参20g,麦冬15g,五味子9g,枇杷叶20g,
银花30g,黄芩9g,赤芍10g,鸡血藤30g,
鱼腥草30g,山豆根9g,白术9g,茯苓9g,
薏米30g,瓜蒌2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
生甘草6g。
自放疗前2~4天始服,每日1剂,分2次水煎后服。
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清肺,润肺生津,并且二药在现代药理研究中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放疗后患者更为适用;银花、黄芩、鱼腥草及山豆根均能清热解毒,驱除放疗之热毒,且山豆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部感染;赤芍、鸡血藤活血化瘀,散结消瘤;肿瘤患者,脾肾常不足,故辅以白术、茯苓、薏米健脾,枸杞子、女贞子益肾,补益先后天之本,助机体抗邪。临证根据患者症状再作适当调整。
本文是付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