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倪达 人已读
随着近年来影像技术的进步,肺部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单位或个人选择做低剂量肺部薄层CT检查,低于2毫米的小结节都无处遁形。如果体检报告上出现“肺部小结节,建议进一步检查或定期随访”,大概没有人不感到担忧。
“肺部小结节”不等于肺癌
专家们提醒大家,不要因为体检发现了肺部小结节后就过度紧张,结节只说明是有病灶的存在,但不是已经明确了病灶的性质。肺部结节有很多的可能性,包括疤痕、炎症、良性肿瘤(结核球、错构瘤、纤维增生等)、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以及恶性肿瘤(原发性肺癌、肺内转移癌)。按照影像学测量后大小区分,通常直径小于3厘米的病灶称为结节,直径小于1厘米的病灶称为小结节。
多少肺部小结节会成为肺癌呢
肺部小结节是胸外科常见又较难确诊的疾病,它的诊治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讨论的热点,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易误诊和漏诊。判断肺小结节是不是肺癌,需要非常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据文献报道,肺部孤立性小结节中,恶性肿瘤远少于良性病变。低于35岁的人群中肺部结节为恶性肿瘤的的比例小于3%,40岁以上的人群中良恶性肿瘤的比例几乎相等,随着年纪的增加,恶性肿瘤的比例也随之升高。所以普通人群,一年一次的体检相当有必要,对高危人群就更加重要了。
但是哪些人群属于高危,是需要特别注意,不能掉以轻心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者,需积极咨询医师,指导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1、年龄>40岁者;伴随有胸痛、咳嗽以及不明原因的痰中带血丝、消瘦、体重下降等症状者;2、有家族性的恶性肿瘤病史,特别是肺癌遗传病史者;3、长期吸烟,烟龄>20年,每天抽烟>20支以上者,或有被动吸烟的人群;4、结节直径约0.8厘米以上,伴有毛刺样、分叶状或毛玻璃样改变的;5、反复发生同一部位肺炎、段性肺不张者。
尽早发现和切除病灶是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
目前对于肺部孤立结节的处理国际以及国内已有共识,由于肺部恶性病变都是由小而大地发展起来的,所以从谨慎的角度出发对于≤5mm的肺部结节需一年内定期体检;5-8mm的肺部结节采取3至6个月甚至1年复查,连续复查2-3年。如发现肺部结节2年无变化,则大致可认定为良性病变。如果发现结节有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决定下一步处理方法。对于大于8mm的肺部结节,应尽量通过各种方法确定结节的良恶性。
病理诊断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金标准”,术前病理诊断方法包括针吸穿刺活组织检查与切除活组织检查。相较于前者,后者可保持病灶组织的完整性以便病理医师进行评估,因此医师更青睐于后者。
目前肺部结节的切除活检常在胸腔镜(VATS)辅助下进行,其最终临床效果与开胸手术组织活检相当。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肺癌如原位腺癌的,一般切除结节及周围部分肺组织就足够了,不会损失过多肺功能;如果病理为浸润性癌,则要进一步行肺癌根治术,同样可以在胸腔镜下操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总之,体检CT检查发现肺小结节不要紧张,要去正规医院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早诊断、早治疗,把肺癌消灭在萌芽之中!
本文是倪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