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刘爱华 人已读
作者:关峰*刘健孙瑄刘爱华
单位: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世纪坛医院)
导读
随着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的临床应用为眼动脉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更加优化的治疗策略。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变动脉瘤腔内血流动力学,降低瘤壁剪切力,使血流转向,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提供了结构基础,降低瘤颈残留和动脉瘤复发。
患者,女,49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4月余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4月余体检中发现颅内动脉瘤,无恶心及呕吐,无一过性意识障碍,无癫痫发作。扬州市第一医院行MRA检查显示双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DSA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宽颈、形态欠规则、2.5mm* 2.3mm,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宽颈、4.5mm*4.2mm 。今为求彻底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颅内动脉瘤”为诊断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高血压病史7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否认冠心病史及糖尿病史。否认精神病史,否认肝炎史、疟疾史、结核史,否认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神经系统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MRA(2020-11-24,扬州市第一医院):双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DSA(2021-03-19,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宽颈、形态欠规则、2.5mm* 2.3mm,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宽颈、4.5mm*4.2mm。DSA(2021-04-02,北京天坛医院):双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
其他脏器及血管功能评估:血常规、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及生化未见明显异常;术前8项病毒筛查阴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
血小板凝集试验三项
CYP2C19基因检测
2020-11-24 MRA 扬州市第一医院
2021-03-19 造影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2021-04-02 造影 北京天坛医院
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
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
高血压病
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Qd(6d)
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密网支架(Tubridge)置入术
手术干预避免远期动脉瘤破裂风险
术后动脉瘤残留
手术过程
微导管就位逐步释放Tubridge密网支架
Tubridge密网支架释放,位置满意。微导丝“按摩”支架内侧壁,使其顺应载瘤动脉曲度,与其充分贴覆。
Tubridge密网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可见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前向血流正常。
密网支架 Tubridge 4.5mm*25mm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0.47%~9.26%。由于该部位动脉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开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随着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已成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的临床应用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更加优化的治疗策略。
本文是刘爱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