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 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多为术后两周左右,由于创伤手术和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障碍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形成的原因包括长时间的肠管暴露,广泛分离粘连及其他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损伤和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他物质残留所导致的腹腔内无菌性的炎症。它既有机械性的因素,又有动力障碍性的因素,但较少出现绞窄。如果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治疗上也缺乏必要的肠外营养支持等手段。在治疗过程中急于求成或迫于各方压力,外科医生往往希望通过手术分离粘连或者长肠排列的方式来解除梗阻,但手术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于短期内反复进行手术。然而术后早期的肠管高度充血,水肿,脆性增大,并在肠袢间形成致密粘连,分离粘连时就会造成肠管浆膜广泛损伤,并有大量炎性渗出。反复的手术不但无法解除梗阻,反而更容易损伤肠管,导致炎性肠梗阻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肠瘘的可能。临床表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见于腹部创伤大,腹腔污染重,手术范围广,手术时间长,炎性渗出多,短时间内反复手术,肠管浆膜面受损广泛或者坏死组织残留较多的患者。多有近期腹部的手术史,如消化道穿孔手术,肠套叠手术,肠扭转手术,肝脾破裂手术等。有的手术后肠蠕动曾一度恢复,有的可能有少量的排气排便。但一旦进食后就马上出现胃肠道梗阻的症状。梗阻症状主要与腹胀为主,腹胀的程度不如机械性或者麻痹性肠梗阻重。这种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大多都可以治愈,但是时间相对比较长。最短的也要一周,通常两周,有的甚至一个月甚至更长。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基本可确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腹部x光片可见多个液气平面,全腹ct可见肠管的明显水肿,增厚,肠袢粘连。肠管内积液,肠管扩张和肠周渗出。在诊断方面还需要注意除外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治疗:随着对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和推广。治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逐步形成了非手术治疗的共识。持续的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的支持。嗯。生长抑素的应用。中医及理疗。治愈的标准及预后:通常认为肠梗阻症状明显缓解,腹胀消失,肛门恢复每日排气排便,停用生长抑素后抑素后没有反弹。胃肠减压量明显减少,颜色逐渐澄清,肠鸣音逐渐活跃,腹部逐渐转为柔软,经口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通常有文献报道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肠袢间炎性水肿消退后,粘连也就逐步得到松解,不影响肠袢的通畅。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了肠梗阻复发,个别患者需要再次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