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治疗异常出汗的3个常用方剂
发表者:吴禹池 2822人已读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运动、情绪激动、天气炎热或者是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时都有可能出汗,属于正常现象。
异常出汗的常见形式有自汗和盗汗。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或服用发汗药、或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多在清醒时发生,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
汗有自汗、盗汗之分。如不分寤寐,不因劳动,自然汗出,谓之自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自汗者属气虚、阳虚为主,盗汗者属阴虚为主。汗为心之液,气虚则卫外不固而身常自汗;阴虚不能内敛营阴,故汗液外泄夜卧尤甚。
中医治疗异常出汗的3个常用方剂有牡蛎散、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看看有什么不同。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煅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
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气阴不足,卫阳不固,身常汗出,夜卧尤甚,心悸,短气,虚烦,体倦,舌质淡红,脉细弱。
方解:方中牡蛎敛阴止汗镇惊为主药;黄芪益气固表,为辅药;浮小麦敛心阴,止虚汗;麻黄根专于止汗,二药协助黄芪,牡蛎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效,共为佐使药。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组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黄芪
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扰之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增液,以制心火;生、熟地黄滋肾阴。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为臣。汗出过多,导致卫虚不固,故倍用黄芪为佐,且可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
牡蛎散与当归六黄汤均可治阴虚盗汗之证。但牡蛎散滋阴清热之力较弱,收敛止汗之功较胜,长于益气固表,故为治疗气阴两虚汗出的常用方剂;当归六黄汤则偏重于滋阴清热,以治阴虚火扰,发热盗汗为主。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卫虚不固之自汗。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方解:方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之力,用为臣药;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升清,为佐使药。三药相合,共成益气固表止汗之剂,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
牡蛎散与玉屏风散都用了黄芪,均可治疗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不同之处在于,玉屏风散专于益气固表,牡蛎散还能敛汗、镇静。
简言之,单纯气虚,用玉屏风散;气阴两虚,可用牡蛎散;阴虚火扰,则用当归六黄汤。
临床上,病情往往没有这么单纯,需要审慎辨证,有时需要合方或加减。
具体请咨询医生。
吴禹池 副主任医师(整理)
-------------------------
如何找到医生:星期五(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研修楼8楼慢病门诊8号诊室(可当日现场挂号)
本文是吴禹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5-06 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