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科普|浅谈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

发表者:陆声 人已读

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率约为1~3%,男女比率1:10,常发生于10-15岁期间。由于其危害大、致残率高,一旦被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作为患者及其家长是无法接受的,他们的期望是通过非手术治疗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弯。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病例,专科医生则会根据情况建议其手术治疗。而社会上则有一些人利用家长与医生间的信息不对称,来迎合患者及其家长的心理,来获取不当利益,同时延误了病情。因此,当子女被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以后,需要向专业的医生寻求帮助及咨询。尤其是西南地区,能够完对这种疾病进行系统化,阶梯化治疗的专科医生并不多。


首先,我们向大家普及一下支具的基本作用,根据目前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的推荐,支具治疗是唯一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支具治疗一般不能矫正已存在的特发性脊柱侧弯,但是可以降低侧弯进展的风险,同时延缓或者减少将来需要手术干预可能。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是姿势性的侧弯,也可能是继发于疼痛的侧弯,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些侧弯被归入非结构性侧弯,一旦病因解除(如纠正姿势、疼痛缓解),侧弯可以获得缓解;另一大类侧弯属于结构性侧弯,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等,这些侧弯的原因在于脊椎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脊柱侧弯。那么,按照我们的常识推论,如果无法改变脊椎的结构,侧弯是无法得到根本性的矫正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病因未明的一种脊柱侧弯,它属于结构性脊柱侧弯,脊椎两侧的生长发育不对称,尽管很多学者对其病因研究了很多年,提出了诸多假说,但目前仍不清楚其病因。也有部分学者们还观察到少数的轻中度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可能存在自发缓解的现象。


想必大家都应该理解,对于任何一种疾病,只有认识到该疾病基的本质及病因,才有可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而特发性脊柱侧凸这种病因仍不清楚的疾病,我们又谈何对其通过保守治疗将其矫正?而那些社会上宣传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是否真正存在?我们分析可能有一下几种可能:(1)、把非结构性脊柱侧弯的病例与特发性脊柱侧弯混为一谈,达到“鱼目混珠”的效应;;(2)、碰到了自发缓解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属于“瞎猫碰到死耗子”;(3)、未知的效应,确实有一些新的疗法或者经验性的疗法能够起到作用,但不应该是个例,而是能够找出适应证人群,对这一类人群都有效的,并且能够通过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效果的。而对于医学研究我们需要的是能将其进行分类总结,并将其方法进行推广,从而惠及全球的病患。但是纵观全球,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唯一有效的保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支具治疗!


支具治疗的适应症:支具只适用于骨骼未发育成熟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备注:这里的骨骼发育未成熟指的是Risser征为0-2度、月经初潮之前、骨龄≦13岁)


以下是文献中关于支具治疗适应证的建议:


(1)原则上,一般Cobb角在20°以内的特发侧弯,可先不予支具治疗,先进行密切观察,如6-9月内加重超过5°,则应进行支具治疗;


(2)主弯Cobb角为20°-30°、观察期间6-9个月内进展超过5°的患者;


(3)主弯Cobb角为30°-40°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支具治疗;


(4)如果主弯Cobb角超过40°,一般不建议支具治疗,除非侧弯柔韧性非常好,佩戴支具后矫正率在50%以上。


支具治疗的禁忌证包括


骨骼发育成熟(女孩Risser征4度,男孩Risser征5度);Cobb角超过50°;Cobb角小于20°。此外,胸椎前凸是一个相对禁忌证。


上述建议仍然没有囊括临床遇到的全部情况,譬如骨骼已经发育了一定程度,但仍未发育完全成熟怎么办,如Risser征3-4度时?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决策,如果主弯Cobb角30°-40°,可以立即进行支具治疗,也可以先观察半年;如果主弯30°以下,允许我们先观察半年,再进行支具治疗。


本文是陆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