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吴力 人已读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其中发生在心脏动脉血管的疾病称为心血管疾病,主要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发生在脑动脉血管的疾病称为脑血管疾病,主要有:脑出血、脑血栓、脑梗死等。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现状
全球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约1700万,且死亡人数的80%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
从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将在各种死因中从第五位上升为第一位。
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
全国每20秒钟就有一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120-150万,死于脑卒中的达80-100万,导致残疾,功能障碍者更多。
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世界心脏基金会将每年的9月29日定为
世界心脏病日。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019年在ESC会议上发表的全球52个国家15152例心梗首发病人和14820例对照的大型国际研究显示:90%以上的首发心梗事件可以由以下9种危险因素预测。
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腹部肥胖、 紧张、每日水果/蔬菜等摄入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刺激。
通过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病危险性。
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人60-70%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4倍。
2020年发达国家中的疾病负担约11%来自高血压,超过50%的冠心病和近75%的中风是由于高血压所致。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冠心病人猝死的发生率,男性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高4.5倍。并且高血压、吸烟,高 胆固醇三者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升高达16倍。
糖尿病:
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人5千万,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糖尿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慢性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肥胖:
目前全世界有约3亿人受到肥胖症的困扰,其中美国有超过6千万的成年人患肥胖症。
美国人每年用于治疗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费用高达907亿美元。
可口可乐产品在美国中小学校园实行限额售 。
一罐375毫升的罐装可乐所含的热量约为147卡,相当于正常人一天所需热量的1/8左右。
饮酒:
适量饮酒(葡萄酒每日不超过50克)对心血管有好处。大量饮酒可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
职业:
从事体力活动者冠心病发病率低,从事脑力劳动及久坐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
饮食:
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者,易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遗传:
部分冠心病有家族多发的特点。
家族中有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约增加5倍。
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有哪些?
1.隐蔽性
病情不发作时,大多患者无任何征兆。做常规血脂、血压等检测,亦可显示正常,这给患者的麻痹大意提供了思想基础。
2.突发性
心脑血管疾病常突然发作,很多发生脑梗、心梗的患者,都是突然发生的,可以是躺在家里的床上,也可以是上厕所、散步的时候,让患者防不胜防。
3.直接致死
脑梗、心梗发生时,都是血管被堵死,切断了大脑、心脏的供血供氧,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患者直接死亡。
4.必须及时抢救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发作后,必须及时抢救;但临床资料显示约50%的患者死于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国家疾控中心报告认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高血压病减少了55%、脑卒中减少了75%、糖尿病减少了50%、癌症减少了1/3。近30年国民的预期寿命可望增加10岁。
让大家获得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最根本的治疗措施。
预防上投入1元钱,约可以减少10-50元钱的治疗费用。
预防冠心病、脑卒中的关键点:
A 控制高血压
B 调脂治疗
C 控制血糖
D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液粘稠度水平
E 稳定或缩小动脉粥样斑块
F 改变生活方式
什么是理想的血压水平?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为期3年的HOT临床试验结果告诉我们:血压控制能带来最大益处的血压值可以定为138/83mmHg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即理想血压水平。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
糖尿病的预防:
第一是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
第二要少吃一点。主食、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都要少吃。不要认为要有吃就是福,适当的吃,科学的吃,不能胡吃乱吃。
第三是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通过控制饮食,再加上适当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超标。记住:“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最后一条是放松一点。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健康由什么决定?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基本的共识:“人的健康长寿算作100分的话,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 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
健康基石——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心理平衡。
生活方式干预的内容
减轻体重
限制饮酒
增加体育活动
限盐
适量补钾
适量钙和镁
戒烟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生活方式干预—调节饮食
1、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胆固醇如果高出正常范围,可以诱发血栓形成,增加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危险),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
3、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螃蟹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以及油炸食品。
生活方式干预—体育锻炼
锻炼时间上的选择:
心脑血管犯病的时间,以一天当中的凌晨到上午9时最高。
一般认为一个冠心病病人,应该是晚饭一小时后锻炼比较合适。
运动方式: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也可以选择太极拳、骑自行车、正常速度爬楼梯、慢跑、保健操等项目进行有氧运动。
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
不提倡做一些激烈的运动如:跑步爬楼和一些竞技活动,包括登山。
运动的强度:
三、五、七规则:
就是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运动后要使每分钟心跳达到170减去年龄(一般不超过120次/分)。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调护
中医认为:血脉病皆由血浊而生。由于血液是在体内各处循环的,一旦污染,就会将污浊带到身体里的每个角落。
心主血脉,主神明。
心血濡养心神。
心血虚,心阴虚则神不守舍。
中医养生理念
健康即和谐,包括气血和、志意和、寒温和、脏腑和,就是人与自然、身与心、气与血的和谐统一。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体质与养生,辩体养生,中医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根据不同的体质养生防病。
天人合一,顺时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顺应自然,效法自燃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适时调整。
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七八分饱为宜。
调畅情志、保持情绪健康。
《内经》“生病起于过用”
天地自然的“过用”
风、寒、暑、湿、燥、火过度皆可致病。
气温变化无常,超出人体耐受程度。
季节交替,人体不能及时适应,外邪乘虚而入。
人体自身生命活动中的“过用”
饮食无节
劳逸失度
七情过激
房事过度
有胸痛上医院!
希望大家切记:谨慎对待胸痛!
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为胸痛,急性心梗半数以上以突发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从血栓形成到相应的心肌组织坏死,在人体最迟是6―12小时。
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病人将付出致残、致死的代价!
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突出,诊断容易,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的是早期治疗问题,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使病情日渐加重,长期不愈,甚至造成残疾、死亡等
本文是吴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