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临友 人已读
近几年,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CT检查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肺癌的早期筛查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人接受了胸部CT的检查来排除感染,结果意外发现了肺部结节,甚至部分患者的肺结节被诊断为肺癌。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数78.7万,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63万,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因肺癌去世,并且女性患肺癌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胸外科门诊,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因为肺部结节来就诊的。很多人因此非常焦虑和担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肺结节到底是什么,它和肺癌有什么关系呢?
1、肺结节到底是什么呢?
肺结节就是胸部CT片上可见的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体检发现肺部结节需要引起重视,通过专业医生评估病变的良、恶性,使恶性病变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同时避免对良性病变的过度治疗。
2、肺结节是怎么形成的?
肺结节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包括内因与外因:内因指的是遗传因素,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其中吸烟是一个重要因素;空气和粉尘污染也是导致肺结节的一个重要原因,肺有自净功能,但是如果超出了肺部本身净化的能力就有可能形成结节;同样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入侵也会导致肺结节的形成。
3、肺结节等于癌吗?
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及恶性结节,良性病变包括肺部的炎症、结核、真菌、出血等,而恶性病变就是肺癌或者是肺癌转移灶了。有时可根据影像学表现来判断良恶性倾向,“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是恶性病变的特点,但由于小结节中的早期肺癌很少见到这些特点,所以可通过3维CT或CT增强扫描协助结节的定性。
4、肺结节如何治疗和随访?
如果是年轻、不吸烟、无恶性肿瘤史、并且结节小、无家族史的人群,那么可进行随访,根据结节大小不同,建议在3~6个月或12 个月进行定期 CT 检查,和以前所有的CT结果对比,尤其是最初出现肺结节的 CT,随访中有明确倾向恶性的肿瘤增长证据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则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定位肺癌的高危人群: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这些人群要高度警惕,根据结节特征,考虑恶性可能高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手术前全身检查了解癌症是否转移到其它脏器;术后,通过病理检查判断结节是否是癌症,决定是否进一步的治疗。恶性可能较低的人群定期复查胸部CT:1-2次/年,观察结节的变化趋势。
5、什么样的结节该手术?
观察是好事,但却让很多患者难以真正放心。毕竟身体里面埋着一个“不定时炸弹”,时刻都有可能“爆炸”,让人难免想“切之而后快”。如果在观察过程中,结节确实逐渐变大了,通常考虑是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早期肺癌的手术治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患者对手术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能不能做微创。对于肺癌手术来说,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微创手术,对于胸外科的肺部手术,微创手术是相对于之前的大切口开胸手术来说的。过去的胸科手术要切一个很长的切口,进入胸腔进行操作。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胸腔镜技术、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使胸外科手术对身体的创伤越来越小,手术也比之前操作更加精细。但这样的微创手术依然是要在全麻下进行的,依然要打开胸腔,切除范围也不会缩小,所以还属于大型手术,一定要住院,在手术室完成。由于微创手术对胸壁损伤小、内部操作精细等特点,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大部分肺癌切除患者手术后2天~3天就能出院了。
肺结节并不可怕,可怕的反而是病急乱投医。摆正心态很重要,不恐慌,不忽视,第一时间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