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武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案例分享

发表者:王金武 人已读

患者资料


初诊:2021年7月,患者女15岁,2年前发现角度小未做干预。近日拍摄X光片发现角度增大,至我院3D打印中心就诊。脊柱全长X光片显示胸腰段Cobb角25°,身体有明显的倾斜趋势,剃刀背scoliometer测量13°,Risser征4级。

1628059463823713.png

1628059486135433.png

1628059434970465.png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三维扫描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3D打印矫形器。

1628059503447659.png

1628059528367829.jpg


矫形器佩戴


1628059644371974.png

1628059656461868.jpg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小巧轻便、透气性好,患者佩戴后可较快速适应,并佩戴拍片显示脊柱基本回正。


总结


青少年脊柱侧弯多为特发性,据统计国内外脊柱侧弯发病率约为2-4%,但脊柱问题前期表现不太明显,比较容易被家长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期。青少年脊柱侧弯提倡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期发现侧弯角度低的患者,也要根据患者年龄定期半年复查;发现晚度数高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矫形器保守治疗且配合度高也会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脊柱侧弯治疗所需周期较长,寒暑假为脊柱侧弯就诊的高峰期,家长可利用假期在家自查,发现异常后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矫形器穿戴后并不是治疗的结束,而是康复的开始,脊柱侧弯患者需要及时复查和调整矫形器。

1628059686130024.jpg

上海九院3D打印中心通过三维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将3D打印优势充分的运用到脊柱侧弯矫形器的个性化定制和生产中,研发制作精准化、个体化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经过计算机设计的侧弯矫形器更加小巧轻便,镂空设计,使矫形器透气性能最佳,舒适性与隐蔽性增加,有效的改变了以往矫形器笨重、美观性差等问题;将会有效提升患者对穿戴矫形器的依从性,让青少年患者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文|于文强、王彩萍

编辑|王彩萍

专家介绍



1628059751132275.jpg

王金武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民政部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研究与临床转化服务中心主任,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数字医学与生物3D打印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医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康复辅具创新中心主任,十三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上海数字医学专科分会候任主委先后承担了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生物3D打印)、科技部“863”(高精度3D打印装备制造)与“973”(多级微纳骨修复生物材料)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6项;同时领衔民政部3D打印康复辅具标准研究课题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各一项,参编专著20部(主编1部,副主编5部),在上海交大设立数字医学与3D打印前沿医工交叉转化研究生课程,第一作者发表包括SCI论文70余篇(其中Nature与Science旗下子刊共3篇)。

在戴尅戎院士的指导与支持下,率先申请到国内第一个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也是注册人制度下科研机构申请到的国内首张医疗器械注册证。

专长:复杂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与肩关节不稳的微创治疗;肩肘关节置换;3D打印康复辅具与骨关节内植物3D打印的临床转化,通过显微外科和定制式人工关节技术进行肩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


门诊时间


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

黄浦区瞿溪路500号 九院新门诊大楼3楼1号诊室

周二、周四上午, 3D打印门诊

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 九院10号楼5楼3D打印中心

备注:根据上海及医院疫情管控规定,骨科王金武教授周四下午专家门诊正常开诊,可在新门诊大楼正常挂号就诊。周二、周四上午3D打印门诊已恢复,如需就诊请先到新门诊大楼挂普通骨科号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再凭挂号单到10号楼3D打印中心就诊,谢谢


本文是王金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