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昊 人已读
有患者问∶"我女儿9岁了,令人烦恼的是晚上尿床。虽然试用了许多方法,但尿床依旧。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能治吗?"
遗尿症俗称尿床,医学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由自主地排尿。3岁以内的小儿尿床,是由于正常的排尿反射尚未建立,排尿不能自控。3岁以后,如果夜间仍不能控制排尿,就属于异常现象了。
—般1-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遗尿患者的 70%~80%。
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此种患儿除夜间尿床外,白天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继发性遗尿最常见的是脊髓拴系症。这种疾病并不少见,不少患者甚至有些医生都对该病缺乏认识,以致发展为脊髓神经功能永久性损害而造成严重残疾。
脊髓拴系症是由于母亲怀孕早期感染病毒、严重缺乏叶酸(先天因素)或患儿做过腰骶椎管手术等(后天因素),造成脊髓下端拴系固定,脊髓受到牵拉发生缺血性病理改变,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畸形和功能障碍的症候群。随着年龄增长,脊柱脊髓发育和弯腰活动增多,神经组织的损害会逐渐加重。
磁共振扫描(MRI)是诊断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判断有无脊髓拴系综合征,还可以了解并存的其他病理改变,如脂肪瘤、脊髓纵裂等。
手术松解是目前治疗脊髓拴系症的唯一手段,已明确诊断的儿童患者适于手术者不宜拖延,成人有症状者需慎重考虑具体病情。
手术治疗可达到解除脊髓拴系压迫,恢复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由于神经功能障碍多为不可逆,为防止已出现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和继续出现新的症状,提倡尽早手术。因本病起病隐匿,初发病时患儿常就诊于儿科、泌尿科、骨科或神经科,从而延误对病情的确诊,所以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避免漏诊、误诊和延误治疗。治疗越早,效果往往越好。
本文是李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