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文_好大夫在线
2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医生,我有早搏,而且靠近心脏传导系统,是不是治不好了?

发表者:陈松文 人已读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特意从外地飞过来找我的心律失常患者,在找到我之前已经被好多医生摇头拒绝,包括一些大医院的术者,给出的原因都是:做不了,太危险了

1628756988890957.png

1628757024394830.png

1628757095599496.png

1628757122535956.png

这位年轻患者多年来一直频发室性早搏,饱受折磨,但由于其早搏起源点在左前分支近端,也就是离正常的传导系统左侧希氏束非常近,早搏非常的窄,采用常规的消融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则有可能需要进一步植入起搏器,这也是该患者之前多次被告知“治不了”的原因。

因为手术难度大,而且治疗的风险高,该患者在多次求医后非常无奈:既担心手术并发症,但又不想终身忍受早搏的折磨。

在线上问诊看了这个患者的心电图之后,我非常肯定地告诉这位患者(我也想借这个平台告诉所有同样经历的病友们),能根治这种左前分支起源的早搏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办法是存在的。

从解剖学来讲,右冠窦与左前分支的关系非常密切,可在右冠窦记录到左前分支近端的远场电位。在解剖学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左前分支近端的解剖学定义同时我也发现了一种治疗左前分支近端起源室早的全新方法:在右冠窦进行消融,采用“隔山打牛”的方式将射频能量渗透过去,避免了传统消融方式对正常传导系统的损伤,又可以消灭产生早搏的异位激动灶。既往类似病例在很多中心都不得不放弃治疗,而我发现的这种新方法已经证实是安全高效的,可以非常彻底的解决困扰患者的室早问题,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让患者的手术风险大大降低

1628757151831291.png

术前体表心电图(可以看到有很多早搏,红色箭头所示,而且形态还不完全一样,这种早搏对临床非常有挑战)

1628757181581035.png

三维消融图

从本次手术的三维消融图上可以看到整个消融只放电1次,放电时间仅为127秒,(是的,你没有看错,只需要2分钟,不到一首歌的时间)就可以彻底根治早搏,久违的正常心跳终于恢复了,再也不会“小鹿乱撞”。为了保证手术效果,通常术后我都会在手术台上观察一段时间,同时进行各种刺激诱发看有没有早搏出现,这个患者经过反复用药刺激诱发近一个小时再无一个早搏出现,手术非常成功。患者术后也在各个平台对她的就诊经验进行了分享。

1628757212195314.png

1628757245647185.png

我的治疗策略因为其安全高效,已经在20204月份在国际顶级期刊《循环: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Circulation :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正式发表了我的原创新方法——于右冠窦消融治疗左前分支近端起源室早,这是我国首次登上该杂志封面的原创性临床研究(具体参见原创新方法成功逾越室早射频消融的险峰)。

很庆幸在数万例心律失常手术、多年的学习总结后,能够能用自己的一点思考一点坚持找到一种新方法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同时我也很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种新方法的存在能够避免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幸的并发症,希望有更多的患者在面对心律失常时能够积极地治疗,而我自己持续实践总结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让各位病友不再求医无路,问诊无门

近期也有相似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而且效果非常理想,完全摆脱了既往早搏的困扰。

1628757328700742.png

我是心律失常医生陈松文,每天都致力于治愈心律失常疾病,让所有人都能“安心”。

本文是陈松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