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治疗迈入免疫治疗新时代!

发表者:王朝霞 人已读

继去年美国FDA批准K药(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一线治疗2021年6月2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K药单药治疗KRAS、NRAS和BRAF基因均为野生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这标志着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新时代

K药用于MSI-H/dMMR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比常规化疗方案有那些优势呢? 一个全球关键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177”给出了精彩的答案

1.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40%,死亡风险也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5个月,是常规化疗组(8.2个月)的两倍多;

3.61%的患者活过了3年,相当一部分患者生存接近4年,而常规化疗方案患者总生存期仅为2年左右;

4.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免疫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刚刚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也成为唯一获得I级专家推荐的MSI-H/dMMR结直肠癌一线免疫治疗方案。

钟解读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和错配修复缺陷dMMR)

MSI-H: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dMMR: 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

引起结直肠癌的病因有多种,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便是其中之一——是不是非常啰嗦,又晦涩难懂?下面就让我们做个形象化的解读:

1. 首先,这里所谓的“卫星”是一系列异常的DNA(遗传物质)。我们把DNA放进离心机中离心,就会发现在DNA主要色带的边上,出现了一些小的色带,科学家就把他们形象地称之为“卫星”,这些“卫星”含有串联的重复序列,每组序列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大的长的叫做“大卫星”,小的叫做“小卫星”,更小的就叫做“微卫星”。

1629419793873224.jpeg

2. 一旦发生“微卫星”异常的重复序列,人体会便会通过自身的“修理工具”进行修复,这种修理工具就叫“错配修复器”(MMR);如果某种原因修复工具“损坏”了或者本来就是“次品”——“错配修复缺陷”(dMMR),也就不能发现和修理“微卫星”,那么这些“微卫星”就会不同程度地积累和分布,这就叫做“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程度高的就叫“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

3.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和错配修复缺陷dMMR)如影随形,一致性很高,我们就把它们连在一块儿称为“MSI-H/dMMR”,这里的“H”念“嗨”。

4. 由MSI-H/dMMR产生的突变、又不能修复,肿瘤便有可能随之而来,包括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由于这种肿瘤具有广泛的免疫源性,因此可以通过 PD-1/PD-L1 进行免疫治疗。

如果您有结直肠肿瘤相关的问题,请咨询王朝霞医生



本文是王朝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