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叶华 人已读
(一)发病原因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一定发展成胃癌? 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改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风险一般较低。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部分伴发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异性增生是同义词),特别是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时,癌变风险相对较高,少数病例经历长期的演变后可发展为胃癌。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年胃癌发生率在0.1%-0.25%。 肥沃土地到荒漠化的过程是:肥沃土地——土地退化——沙漠化——荒漠化。那么萎缩性胃炎到胃癌也是有几步的,通常认为是: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萎缩性胃炎从形成到演变为胃癌,这个过程都受什么因素影响呢?有研究表明,萎缩性胃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男性、长期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用辛辣、霉变及腌制性食物)、精神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Hp)阳性、嗜烟、嗜酒、家族史及药物史等。其中,以Hp阳性及家族史更为重要。 (三)萎缩性胃炎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案,因此预防其发生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1.去除和控制危险因素 根据其影响因素,首先戒除不良嗜好,戒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Hp感染在萎缩性胃炎致病因素中占重要地位。《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指出,对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根除Hp的获益明显,主要体现:①可改善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症状;②减轻炎症程度,对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逆转萎缩程度,但对伴肠化生者难以逆转;③可延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对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有一定预防作用。 2.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定期行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 (1)不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或者仅局限于胃窦部的轻中度萎缩和/或肠化的萎缩性胃炎,结合患者的意愿可以3年进行1次。 (2)胃窦合并胃体或胃底部也有萎缩和/或肠化,建议1-2年进行1次胃镜和病理随访监测。 (3)活检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 (4)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证实此标本并非来源于癌旁者,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综合判断,部分病人如果胃腔内无明显病变,可以严密随访3-6个月一次放大+染色内镜检查。如果有明显的病变,可以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ESD。 (5)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其一是消除症状、缓解胃黏膜伴有的炎症,这一点中、西药都可以达到。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其二是防控癌变风险,去掉以上所述影响因素,定期随访复查,萎缩性胃炎距离胃癌可能是永远。 中国科学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市第二医院)叶华周二上午胃肠疝外科 专家门诊
本文是叶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