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晖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认知一行为”疗法

发表者:孙朝晖 人已读

“认知一行为”疗法主要包括认知治疗(睡眠卫生教育,纠正不正确的睡眠观念)、行为干预治疗(包括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和放松训练)。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将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相结合,称为“认知一行为”疗法(CBT)。这种方法被证明与药物治疗同样有效,且在治疗后仍能维持疗效。吴任纲等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慢性失眠症上取得良好疗效,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证实了CBT有效性和持久性,治疗前后主、客观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Sivertsen等研究发现CBT治疗与服用佐匹克隆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PSG中睡眠效率,并且与佐匹克隆或者安慰剂相比能够增加慢波睡眠,减少睡眠觉醒次数。而佐匹克隆效果和安慰剂相比,未见显著差异,并且佐匹克隆会减少失眠症患者的慢波睡眠。Morin等随机选取平均年龄65岁患有慢性原发性失眠的老年人78名,以安慰剂作为临床实验控制组。用“认知一行为”治疗分别与羟基安定和安慰剂组对比观察疗效。减少睡眠开始后醒来的次数“认知一行为”治疗(55%)较羟基安定(46. 5%)显著(P<0. 01)。“认知一行为”治疗改善睡眠质量是有效而稳定的。对比分析药物和行为治疗结果显示,有比较近似的短期疗效。还有研究发现“认知一行为”治疗具有长期的疗效。 Morin等对76例长期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认知一行为”疗法能改善睡眠主观感觉并增加第3期深睡眠及REM(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一种有结构的睡眠限制干预,可以使长期使用安眠药物的慢性失眠患者减少或停止使用安眠药,加用“认知一行为”疗法可以减轻失眠痛苦,但是只有在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数月后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该研究亦提示单纯的“认知一行为”疗法不能很快奏效,但长期坚持治疗能改善睡眠指标,在8周后显示出比联用安眠药组效果好。英国的Montgomery在2004年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从睡眠的质量、持续时间及效率这三个方面系统地对光疗、身体锻炼和CBT做了试验比较,结果显示,CBT对失眠症有不错的效果,它能很好地维持睡眠状态,而光疗和身体锻炼的作用却很有限。但国内CBT应用过程不正规,总体学术研究水平较低,不同治疗者技术存在差异,患者对治疗技术的可接受程度较低,尚不适合中国失眠患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