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付朝杰 人已读
母乳喂养期间出现的黄疸≠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无法通过化验手段明确,所以诊断前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黄疸加重以及消退缓慢的种种疾病。
排查基于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检或超声)和定期随访。
一个黄疸消退延长的母乳喂养儿,即使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也不能肯定就是母乳性黄疸,因为有部分胆汁淤积症患儿的早期生长发育也无明显特殊。
对于黄疸消退缓慢的小婴儿,除了排查先天性甲减外(生后足底血筛查已在国内大多医院普及),接着就要重点排查有无胆汁淤积症(胆汁排泄障碍,特点是血直接胆红素增高)。
经皮黄疸测定虽然方便,可动态了解黄疸变化,但有局限:无法区分是直接胆红素还是间接胆红素增高,还受到肤色深浅的影响;
观察尿、便颜色同样有局限:有一定主观性,而且胆汁淤积症患儿早期的尿、便颜色并无明显改变;
所以对于3周龄时持续存在黄疸的小婴儿,不论是否母乳喂养,血检了解直接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可靠的做法。
不过,目前指尖血查胆红素没有普及,而静脉抽血又有一定创伤(多是股静脉和颈静脉穿刺),所以抽血总是一个不得已的痛苦决定。
抽血会痛苦,但无血检结果,我们又无法排除疾病因素,这就是困境。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