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海璐 人已读
小汗腺汗囊肿可能为小汗腺导管畸形引起暂时或永久性汁液潴留。酶组织化学显示有小汗腺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磷酸化酶存在。
皮损位于面部,为1~3mm大小的半透明丘疹,偶呈淡蓝色调,通常单发,亦见多发性损害,天热时,皮损增多且明显,冬季减少或减轻。多见于女性。
小汗腺汗囊肿的治疗,要依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本病易反复发作,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阿托品:属于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汗液分泌,有一定的缓解皮肤损害作用,但因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
2、东莨菪碱:属于抗胆碱药物,有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腺体分泌作用。禁止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重症肌无力、严重心脏病、胃肠道梗阻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器质性幽门狭窄,溃疡性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患者。
二、手术治疗
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单发的小汗腺汗囊肿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囊肿病变部位,但术后易复发,易出现皮肤瘢痕,目前临床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
三、其他治疗
1、针刺治疗:消毒后用针挑破皮损即可使汗液立即流出而使皮损消失,但以后容易复发和感染,不适于多发性小汗腺汗囊肿患者
2、激光治疗:可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近期疗效,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通过破坏囊肿壁可防止再次复发。创伤小,不易留疤痕,目前应用较广。
本文是张海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