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锦华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发表者:付锦华 人已读

子宫内膜从形态学上可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基底层靠近基层,不受卵巢激素的周期性调节,不发生剥脱,在月经后再生并修复子宫内膜创面,重新形成子宫内膜功能层。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以一个月经周期28天为例,增殖期(指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内膜厚度约3-5mm,分泌期(指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内膜厚度可达10mm,月经期(指月经周期的第1-4天)内膜厚度约1-3mm。

在B超下子宫内膜可分为A型、B型和C型:

1、A 型

内膜表现为前壁内膜-基层分界线、后壁内膜-基层分界线与宫腔闭合线所形成宫腔线均表现为清晰的线状高回声,三线之间的两层内膜回声为均匀低回声,称“三线征”;

2、B 型

三线征隐约可见,内膜表现为均一的中等强度回声,宫腔线尚清晰;

3、C 型

内膜呈均匀性高回声,宫腔线显示不清。

其中A型内膜代表良好内膜容受性,可预测较好的妊娠结局;而B型和C型内膜预示较低的妊娠率。

子宫内膜厚度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过薄或过厚的内膜都难以获得良好临床妊娠率。备孕期女性可通过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为胚胎着床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是付锦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