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宗绪毅 人已读
一、两例蛛网膜囊肿患者的诊疗经历
病例一:42岁患者的诊断和建议
一位42岁的患者在两个月前因四肢麻木、视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进行MR检查,发现了左侧颈静脉孔区(CPA)的蛛网膜囊肿和梗阻性脑积水,见下【图1-3】。考虑到手术风险,建议进行开颅切除或囊肿腹腔分流术。患者因紧张和焦虑而难以做出决定,于是来到旭君处寻求帮助。
图-1
图-2
图-3
经眼科检查,患者视力和视野良好,无眼底水肿和视乳头水肿。磁共振扫描显示脑室对称性扩大,侧脑室和三脑室内出现脑脊液涡流影像,无室旁渗出,导水管狭窄,四脑室正常,无压迫移位迹象。考虑到蛛网膜囊肿和导水管狭窄大多为先天性,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颅内压力异常。因此,建议患者观察6-12个月后再进行复查对比。
病例二:31岁患者的复发情况
另一位31岁的患者,五年前因突发头痛和呕吐进行CT和MR检查,发现左侧CPA蛛网膜囊肿。当时医生认为症状与囊肿相关,决定进行开颅切除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好转,连续几年复查未见变化,整体状况良好。然而,术后五年的复查显示囊肿复发,压迫脑干并导致四脑室移位,幕上脑室轻度扩大,见下【图4,术后四年和五年对比;图5-6,术后五年图】。目前患者无明显头痛等不适,眼底检查未见水肿。
图-4
图-5
图-6
二、手术策略的重要性
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通常不可能完全切除囊肿壁,或者全切除会对脑组织、神经和血管造成不可逆损伤。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出血可能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新的黏连和复发,以及加剧创面疤痕化。因此,蛛网膜囊肿的手术关键不在于切除多少囊肿壁,而在于在脑动脉周围打通蛛网膜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的通道。由于动脉的波动作用,这样做可以促进脑脊液流动,使造瘘口不易闭合。如果造瘘口不在动脉周围,就容易在短时间内闭合,或因开颅手术后创面疤痕化和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加速囊肿的复发。第二例患者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例子。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如果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考虑进行再次手术。
三、结论
对于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和囊肿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观察和定期复查可能是合适的选择。对于复发或出现症状的情况,则可能需要考虑再次手术。无论哪种情况,医生和患者都应充分讨论治疗方案,以做出最佳决定。
本文是宗绪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