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发表者:陈燕飞 人已读
门脉高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内部的门静脉压力升高的情况。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包括: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引起门脉高压的最常见原因是肝硬化,由于肝脏结构被纤维化所替代,导致血液流动受阻。
一般慢性肝病患者进展到肝硬化后才出现门脉高压,门脉压力随肝硬化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但部分PBC患者,即使在疾病早期阶段,也会出现门脉高压。对PBC患者来说,门脉高压可能会早于肝硬化发生,称为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re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指的是在没有肝硬化的情况下出现的门静脉压力升高,此时肝脏结构尚未发生显著的纤维化或结构重组,但门静脉系统的压力已经增加。
以下总结PBC患者合并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和潜在机制。
PBC合并无肝硬化门脉高压有多普遍?
根据门脉高压诊断标准的不同,文献报道的发生率有所不同,但都比想象的要高。
2021年,《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论文,以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量值为诊断标准,发现在无肝硬化的PBC患者中,82%有门静脉高压(HVPG >5 mmHg),其中34%的患者为高风险门静脉高压(HVPG >12 mmHg)。大多数患者的HVPG在随访期内的3-5年内保持相对稳定,仅有小幅增加。熊去氧胆酸治疗有助于改善门静脉压力。
近期,另一篇发表在《Gut and Liver》的研究论文,基于临床诊断标准,对符合以下任意一条标准诊断为门脉高压:(1)特异性表现,包括胃、食管或者异位静脉曲张,或门脉高压性出血,或者影像学提示门静脉侧枝循环开放;(2)非特异性表现,包括腹水,血小板< 150×109/L,脾脏长径≥13cm。根据这一标准,165名无肝硬化PBC患者中,40名(24.2%)有门脉高压。
PBC合并无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有何临床特征?
与不合并门脉高压的患者相比,无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更有可能出现黄疸、腹水、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反应较差,并且更有可能发生失代偿事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高、白细胞低、高Mayo评分和高FIB-4指数值是PBC患者发生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高危预测因素。
PBC合并无肝硬化门脉高压有何组织学特征?
门静脉压力与肝组织中胆汁淤积、界面性肝炎和门管区及门窦血管纤维化显著相关。与不合并门脉高压的患者相比,无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更常出现胆管缺失、CK7阳性细胞程度增加、门区纤维化程度增加,更可能出现闭塞性门脉血管病、不完全间隔纤维化、门管异常和非区域性肝窦扩张,但淋巴滤泡聚集程度显著下降。
PBC患者为何会出现无肝硬化门脉高压?
近期,在《The Journal of Pathology》发表研究结果指出门静脉闭塞可能与PBC无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有关。PBC小胆管增生逐渐占据了原本属于门静脉的“领地”,并压迫门静脉,可能导致门静脉闭塞,引发门静脉高压。
参考文献:
本文是陈燕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