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牛利斌 人已读
干性愈合
干性愈合是传统的创面愈合方式,创面渗出液在空气中逐渐干涸,自然干燥结痂,无需特殊的湿性敷料或护理产品,术后护理操作较为简便。痂皮作为一种天然屏障,维持创面的相对封闭状态,一定程度上防止外界微生物感染。
但若创面面积较大,深度较深,或存在真皮浅层剥脱时,干性愈合所产生的痂皮较厚,对创面产生一定压力,阻碍新生血管的生成与营养物质的交换,不利于表皮细胞在痂下迁移再生,延缓创面愈合过程,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恢复周期,还可能因长时间的炎症反应而增加色沉色减瘢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结痂还会牵扯未愈合皮肤产生疼痛感,给患者带来不适。
湿性愈合
湿性愈合是现代创面护理的新理念,强调保持创面湿润且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创面局部形成一个有利于细胞生长、增殖和迁移的微环境,且能维持微环境的低氧状态,促进血管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另外,湿性环境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渗出液中的多种生长因子和组织蛋白水解酶等释放并聚集,加速组织修复过程,缩短炎症反应时间,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基质金属蛋白酶高表达促细胞迁移并减少疤痕形成。
临床应用选择
1. 根据创面情况
对于面积较小、层次表浅的创面,干性愈合可能就能够满足基本的愈合需求,但仍需密切观察。而对于较大面积、深度较深的创面,湿性愈合则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促进创面快速、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
2. 根据部位
面部、颈部等暴露且对外观要求较高的部位,应优先考虑湿性愈合,以减少瘢痕形成与色素沉着,提高美容效果。而对于躯干部位等相对隐蔽且愈合条件较好的部位,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意愿选择合适的愈合方式。
3. 患者个体差异
医生需判断患者是否为易遗留炎症后色沉及瘢痕体质,以及要综合考虑年龄、健康状况、依从性等来选择愈合方式。可询问患者曾经有无创面遗留炎症后色沉及瘢痕病史,高风险患者需严格执行湿性愈合,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老年患者或合并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皮肤愈合能力较差,湿性愈合可能更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而对于依从性差、难以配合湿性敷料更换的患者,干性愈合可能是相对无奈的选择,但需加强随访与指导。
干性愈合常用的消毒药物
碘伏、洗必泰、百多邦喷剂、龙胆紫、磺胺嘧啶银等,云南白药粉主要用于伤口止血。
湿性愈合常用的9类敷料及适应症
1.水胶体敷料:对于渗出液的吸收能力一般,适合浅表层损伤的伤口,如擦伤、摔伤等。
2.泡沫类敷料:粘附性差且不透明,适宜轻度烧伤、皮肤移植、手术伤口及溃疡伤口。
3.藻酸盐类敷料:以其巨大的吸收特点应用于大量渗出伤口,具备较强的止血功能。
4.银离子敷料:可以抑制多种病菌生长,适合易感染型伤口,如引流伤口、压疮及溃疡等。
5.水凝胶敷料:对于组织几乎没有损伤,依赖于创面自体清创,但需配合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
6.透明薄膜敷料:具有较强的透气性,适合Ⅰ期或Ⅱ期压疮或者渗液较少伤口及表浅伤口。
7.软聚硅酮敷料:可垂直吸收渗液并保护周围皮肤,应有助于取得无创式更换敷料的效果。
8.亲水性纤维敷料:垂直吸收水分可避免伤口周围皮肤受到浸渍,可缓解敷料更换时产生的疼痛感。
9.高渗类敷料:高渗类敷料主要成分包括高渗性氯化钠及可吸收性聚酯纤维,尤其适用于中重度感染伤口引流及清创等。
另外也常在涂抹湿性软膏后外覆凡士林敷料形成湿润的愈合环境。国内常采用的湿性软膏有百多邦软膏、红霉素软膏、聚维酮碘乳膏及清创胶等。
注意事项
临床上对于一些伤口的护理可能需要选择 2 种或 2 种以上医用敷料进行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用敷料仍是临床上营造人为湿性愈合环境的主要手段,而治疗过程中也仍需要结合其他药物或因子以发挥其最优疗效。
根据医用敷料吸收渗液的饱和程度,及时更换。
本文是牛利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