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翔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都是腰椎间盘,为啥就我的那么“突出”?

发表者:金翔 人已读

越来越多的人会调侃:“事业不突出,成绩不突出,但我腰椎间盘突出呀!”“从一个灵活的胖子变成一个弯不下腰的胖子,只需要一个腰椎间盘突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丝丝心酸与无奈,但确实,作为困扰现代人的一大顽疾,腰椎间盘突出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仍然存在很多迷思,让我们一一来解答。

1.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症状?腰痛就是“突出”了吗?

首先,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略微不同的两个概念,腰椎间盘突出是对椎间盘状态的描述,而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一个“症”字,即这种椎间盘状态的改变引起了腰腿痛等症状,才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我们有时会看到患者腰椎磁共振图像上有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但患者并无严重的腰腿痛等症状,这就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文以下的讨论都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要讲明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以及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还是需要简单地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的结构。可以把椎间盘比作椎体之间的垫片,在弯腰、弹跳等动作中起到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及缓冲等作用。由于承受了很大的应力,腰椎的椎间盘容易发生“老化”,导致椎间盘的保护层——纤维环的破裂,椎间盘内部的髓核从破裂处突出。这一系列改变会导致腰痛的发生,而更被医生所关注的则是它可能导致的神经压迫症状。在腰椎,控制腿部肌肉的神经像马尾一样漂浮在椎管中,并从两侧的椎间孔中发出,进一步支配肌肉活动或负责皮肤感觉。当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就会产生下肢不适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除腰痛以外的症状,其本质是神经受损,其严重程度、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轻者仅有轻度的臀部疼痛,重者则表现为犹如过电一般的严重疼痛,更为严重时还有可能表现为足下垂、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的神经损伤表现。

图片1.png

图1 腰椎间盘突出症示意图


那么我们回到标题中的问题,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吗?经过了上述一番解释,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部分“腰突症”的病人只有腿痛,而没有腰痛,部分患者兼而有之,只有少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表现为单纯的腰痛。而反过来说,腰痛并不一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除腰椎间盘突出以外,还有更多、更为复杂的因素会导致腰痛,可以在以后的专题中再做讨论。

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力的检查手段为磁共振检查,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形态,提供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与神经的关系等有效信息。许多人接受了腰椎磁共振检查后,被报告描述吓得不轻,几乎每份报告上都写着“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等,这并不是100%代表着病情严重,因为报告只负责描述影像学表现,不能完全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就好像对着一张照片进行简短的文字描述,听的人并不能得知照片中人物的长相一样。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如何,还需要专科医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进行读片。这里也提醒一句,做好磁共振检查后一定要携带胶片或电子版图像进行复诊,仅有报告是难以让医生作出临床决策的。

3.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有哪些?

前文已提到,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老化”的表现,听到这句话,很多人会觉得这毛病应该是年纪大了才会出现呀,我年纪轻轻怎么就“突出”了呢?其实由于长期承受脊柱的负荷,腰椎间盘从近18岁就会开始持续退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力学因素,例如负重、腰部外伤、长期不正确的姿势等。常有患者描述在搬家之后突发的臀部或腿部疼痛,这就是因为腰椎间盘已有一定程度的退变,又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承受了过大的负荷,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一些运动也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例如投掷铁饼时,脊柱需要在负重情况下快速旋转,对椎间盘的应力瞬间增大,容易引起椎间盘的损伤。总体来说,由于青壮年人群是运动活跃、从事体力活动较多的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可以说,恰恰是“年纪轻轻”,椎间盘才容易“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还与职业有着一定关系。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且汽车常常颠簸,腰椎间盘长期承受着较大的应力,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所“青睐”的人群。同样地,办公室里的久坐族,如果不注意坐姿,长期弯腰驼背,腰椎间盘同样也会不堪重负。在腰椎处于正常生理曲度的状态下,椎间盘所受压力使其不会向后凸出;而腰椎在后凸的情况下,压力使得髓核有向后移动的趋势,久而久之,当椎间盘的后壁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时, 腰椎间盘突出就不可避免了。

图片2.png

图2 坐姿不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

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还与遗传因素、腰骶椎先天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4.腰椎间盘突出了还能“缩”回去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前文已提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承受了过大的应力,导致椎间盘组织突出、压迫神经。在平躺放松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应力明显减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对于症状较轻、出现时间较短的病人,卧床休息通常可以较好地缓解症状。这里需要指出,卧床休息并不一定要睡硬板床,只要不是非常软的床垫都是合适的。腰椎牵引可以有效减轻椎间盘应力,并使椎间隙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原本突出的髓核也会在人体免疫系统的努力下逐渐被吸收,神经受压的症状也会相应缓解。

5.腰椎间盘突出症何时应当考虑手术?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通过适当的保守治疗可以显著缓解,但少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1)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部分患者神经受压严重,出现皮肤感觉减退、下肢肌力减弱(如足下垂),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挽救神经功能;

(2)保守治疗1个月以上,症状仍无明显缓解的患者:部分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过1个月以上严格的保守治疗后,症状仍然没有明显好转,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此外,部分患者疼痛症状剧烈、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无法耐受保守治疗,这种情况也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适当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

(3)对于影像学表现为中央巨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即使临床症状并不非常严重,但因其可能造成马尾综合征等严重后果,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4)对于合并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或高位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当适当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

以上仅列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治疗的几种情况。必须强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很多时候,采取何种治疗方式需要医生和患者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共同决定。另外,是否需要手术、应进行何种手术,都需要医生的判断,切不可讳疾忌医,迷信偏方,耽误治疗时机。

6.日常应如何调护和预防?

有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体了解,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有的放矢的预防。

(1)生活习惯方面,应当保持正确的坐姿,并尽量避免久坐、伏案工作;在搬运重物、剧烈运动之前,需要做好热身,并做好腰部的保护,必要时可短期佩戴腰托;对于体重过大的人群,适当减重也可以减轻腰椎间盘承受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椎间盘。

(2)运动锻炼方面,腰背肌锻炼可以增加肌肉强度、提高腰椎稳定性,预防腰痛及腰椎间盘受损。以下几种简单的锻炼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腰背部肌肉:

五点支撑:取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以双肘支撑,屈膝,双脚平放于地面;缓慢地抬起臀部,使之离开地面,抬高至躯干和大腿成为一条直线,保持5s;缓慢落下臀部,在完全放松之前再次抬起臀部;反复20次为1组,每次可做4-5组。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腰背部及臀部的肌肉。

图片3.jpg


跪姿抬手:双膝及双手撑地,保持肩关节、髋关节呈90度,注意收腹,保持躯干平行于地面;缓慢抬起左手臂,保持5秒,再缓慢放下,接着抬起右手臂,保持5秒,再缓慢放下,如此记为一次;每组20次,可重复4-5组。这个动作可以维持躯干肌群的稳定性。

图片4.jpg


跪姿抬腿:双膝及双手撑地,保持肩关节、髋关节呈90度,注意收腹,保持躯干平行于地面;缓慢抬起左腿向后伸展,保持5秒,再缓慢放下,接着抬起右腿向后伸展,保持5秒,再缓慢放下,如此记为一次;每组20次,可重复4-5组。

图片5.jpg


以上两组动作也可以升级为同时交叉抬手抬腿,即抬起左手时同时抬起右腿,如此交替。

图片6.jpg


本文是金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