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赵磊 人已读
目前常见的脊柱微创手术有两种,一种是“单通道”脊柱内镜,通常指椎间孔镜技术;一种是“双通道”脊柱内镜,通常指UBE技术。两种技术均为先进的脊柱微创技术。
“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
技术特点:只有一个工作通道,通过特殊的外侧椎间孔入路途径,在内窥镜监视下摘除椎间盘突出组织,视野清晰,可有效避免误操作风险。
优势:局麻下操作,手术切口小,通常在0.7 - 1.0厘米左右,对椎旁肌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一般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间短,3 - 5天左右。能精准地到达病变部位,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可有效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压迫,手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患者花费较低。
局限性: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手术视野局限,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对于复杂的脊柱病变,如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等处理起来较为困难。
“双通道”UBE技术
技术特点:有两个通道,一个为观察通道,一个为操作通道,两个通道相互独立,可同时进行观察和操作,操作更加灵活。
优势:操作空间大,器械可在通道内灵活变换角度和方向,便于进行各种复杂的操作,如减压、融合等。可以使用常规的脊柱外科手术器械,医生更容易掌握操作技巧,学习曲线相对较短。对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复杂病变的处理能力更强,能更彻底地进行减压,同时可进行椎间融合等操作,提高手术效果。
局限性:全麻下操作,手术切口相对较大,一般在2 - 4厘米左右,对椎旁肌肉的损伤较单通道稍大,术后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1 - 2天。手术需要建立两个通道,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单通道”和“双通道”脊柱内镜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临床效果也没有明显差异,不能片面判断孰优孰劣。“单通道”更适合单纯椎间盘突出,无严重椎管狭窄患者;“双通道”更适合复杂的椎管狭窄或需镜下融合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手术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本文是赵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