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2013年9月24日,《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在京发布。该报告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国内骨科知名专家联合发布,呼吁全社会关注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骨折(脆性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增加老年人死亡风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导致患者在受到轻微创伤后就发生骨折。据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主任薛庆云介绍,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脊椎和髋部骨折均可导致死亡率增高。研究发现,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年内致残率高达50%,死亡率高达15%-33%,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中,28%的女性患者和37%的男性患者在第二年之内死亡。
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大量患者出现慢性疼痛、行动不便甚至长期残疾;骨折1年后,仍有约1/4的患者不能恢复活动能力;对跌倒的畏惧还可能导致卧床、孤独,容易患上老年抑郁症;同时,老年人骨折后的长期卧床还会导致如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褥疮、感染、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骨坏死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旦发生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很可能再次发生骨质疏松骨折。英国的数据显示,50%的髋部骨折患者存在脆性骨折史。如果不对骨质疏松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这些患者将处于可能致残或致死的骨质疏松骨折的高风险中。
发现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是第一步
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导致的严重后果,第一步是发现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新发布的测试题,10个问题中只要其中一道题的回答是“是”,就表明您有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需要就医。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外伤就发生骨折?
2、您的父母是否有轻微外伤就发生髋部骨折?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厘米?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腹泻吗?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怀孕期除外)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缺乏性欲的症状?
及时诊断骨质疏松及骨折是关键
薛庆云教授指出,大家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还严重不足。比如老年人常见的弯腰驼背,大家都觉得是个很自然的现象,很少人会想到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在作怪。其实,老年人的身高变矮就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典型症状。另外,一个老年人常见的额腰酸背痛、骨头痛,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如果腰背部、髋部或四肢的严重骨痛,应该想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只要想到了,其实诊断很简单,去医院做一个骨密度检查(BMD)就可以了。
薛庆云教授表示,多数骨折患者从未接受过BMD检测,也未接受过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因此,有些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在骨折治好后,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没跟上,结果再次骨折“二进宫”。
《中国骨质疏松骨折蓝皮书》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骼情况,做到明明白白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折。
治疗骨质疏松 单纯补钙还不够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内容。基础治疗主要是调整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适当的户外运动;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防止跌倒。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指南中推荐,成人每日适宜的钙摄入量是800毫克,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推荐位1000毫克,这一剂量可以使人体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
而用于骨质疏松症时,还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已有骨质疏松症(T≤-2.5)或已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2.5<T<-1.0)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在补钙的同时,可通过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双磷酸盐类药物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口服药物需要每周服用一次,静脉注射药物可以一年给药一次。
同时,薛庆云教授强调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关键在于坚持,患者不能自己随便停药。研究表明,坚持服药从未漏服的患者,药物的有效保护率是100%,每月漏服一周药量的患者,保护率仅能达到36%,而每月漏服一半药量的患者,保护率仅有6%。由于国人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不足,服药的依从性也比较低,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已经基本可以做到长期服药,而骨质疏松的长期用药还亟待提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