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髌骨骨折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牛德福

暂无推荐医生

髌骨骨折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髌骨骨折是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淤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为主要表现的骨折。髌骨骨折的发生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髌骨骨折后关节内大量积血,髌前皮下淤血、肿胀,严重者皮肤可发生水疱。活动时膝关节剧痛,有时可感觉到骨擦感。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骨折线间隙。一、常见骨折分型及影像学表现二、常见髌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方式三、术后康复怎么做(一)髌骨骨折(保守治疗石膏固定)康复计划·早期——长腿石膏固定期(骨折后6-8周前)目的:促进循环,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避免肌肉过度萎缩。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1.活动足趾(如石膏未固定踝关节,则活动踝关节)——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3.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但注意不要将石膏托压断!)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3.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4.开始侧抬腿练习(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5.后抬腿练习:俯卧位,后抬腿至足离床5厘米,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根据损伤的情况及手术固定方式不同,石膏托一般需戴6-8周左右。固定期间只能进行上述练习,过早屈伸可能造成骨折愈合的延迟。故应根据情况经医生许可后再进行练习!·中期—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期(6-8周石膏去除后)目的:开始并强化活动度练习,避免及解除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强化肌力练习,以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此期,因肌力水平较低,骨组织连接尚脆弱。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1.开始屈曲练习:应由专业人员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练习屈曲的方法见备注。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2.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3.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如可轻松完成患腿单足站立,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如单腿站立1分钟无明显不稳,行走方可逐渐脱拐。4.随屈曲角度增大开始坐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抱膝至开始感到疼痛处保持10秒,稍稍放松(整个练习过程中不可完全伸直休息)休息5秒,再抱膝,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一次。5.平时患腿可保持无痛角度屈曲位,以轻微牵伸组织,提高灵活性。6.拍X光片复查,决定可否开始主动屈伸练习并加强练习,以强化肌力及关节灵活性。7.开始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髌骨处稍有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8.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方法如附录1—图18,以沙袋为负荷,在无痛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9.随肌力的增强,可开始立位“勾腿”练习。。屈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后期:(骨折处基本达到骨性愈合后)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灵活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并逐步恢复运动能力。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1.强化关节活动度,至基本与健侧相同。2.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30次/组,4组/日。3.开始跪坐练习。4.开始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5.开始蹬踏练习。6.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7.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8.肌力增强后可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2分/次,10次/组,2组/日。※此期间骨折愈合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恢复运动期:(骨折完全愈合后)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此期应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1.被动屈曲角度达至与健侧相同。2.逐渐尝试保护下全蹲。3.强化肌力4.开始膝绕环练习。5.开始跳上跳下练习。6.开始侧向跨跳练习。7.开始游泳,跳绳及慢跑。(二)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早期目的:促进循环,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避免肌肉过度萎缩。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1.术后麻醉消退后(1)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至少5-10分/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轻柔地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3)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2.术后2天,引流拔除后(1)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2)开始侧抬腿练习(绝对禁止直抬腿!):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3)后抬腿练习:俯卧位,后抬腿至足离床5厘米,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4)如疼痛肿胀不明显,即开始患腿部分负重练习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逐渐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逐渐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至可轻松完成患腿单足站立,才可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如单腿站立1分钟无明显不稳,行走方可逐渐脱拐。3.术后1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1)开始屈曲练习:应由专业人员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练习屈曲的方法见备注。练习中大腿肌肉必须完全放松!否则对骨折的愈合将有不良影响。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2)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见附录1—图14)30分/次,1-2次/日。·中期—强化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期目的:开始并强化活动度练习,避免及解除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强化肌力练习,以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1)此期,因肌力水平较低,骨组织连接尚脆弱。故以静力性练习(保持某姿势不动以练习力量)或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2)随屈曲角度增大开始坐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练习20分钟,每日一次。(3)X光片复查,根据骨折愈合程度决定可否开始主动屈伸练习并加强练习,以强化肌力及关节灵活性。1.术后4-6周(1)开始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髌骨处稍有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2)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3)随肌力的增强,可开始立位“勾腿”练习。。屈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后期-恢复活动期:(骨折处基本达到骨性愈合后)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灵活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并逐步恢复运动能力。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1.强化关节活动度,至基本与健侧相同。2.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30次/组,4组/日。开始跪坐练习。3.开始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4.开始蹬踏练习。5.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6.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7.肌力增强后可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2分/次,10次/组,2组/日。※此期间骨折愈合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恢复运动期:(骨折完全愈合后)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此期应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1.被动屈曲角度达至与健侧相同。2.逐渐尝试保护下全蹲。3.强化肌力,4.开始膝绕环练习。5.开始跳上跳下练习。6.开始侧向跨跳练习。7.开始游泳,跳绳及慢跑。(三)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处理方案1.髌骨活动受限: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2.瘢痕粘连:如果患者手术切口处手术瘢痕粘连,则应增加瘢痕松动术3.屈膝受限:(1)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2)仰卧垂腿: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3)股四头肌深部肌肉紧张:DMS深部肌肉刺激仪处理,沿肌肉走形方向平行或者“W”型进行放松,1~2min/部位。2~3次/部位。(4)股四头肌筋膜结节:手法定位至筋膜结节或者患者异常疼痛的压痛点位置,脉冲枪档位调至2档,连续冲击2~3次。(5)髌骨周围软组织僵硬:屈膝至髌骨周围全组织紧绷,手法触及皮肤及深部软组织张力最高点。脉冲枪档位调至1档,连续冲击2次后脉冲枪档位再调至2档,冲击1次。4.主动屈膝迟滞,屈膝模式异常: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膝关节模式,纠正膝关节外旋异常模式,恢复屈膝-内旋运动模式,4~5次/组,2~5组/次。5.膝关节周围肌力低下:早期运动结合中频电或者空气波刺激肌肉,提高肌肉兴奋性,增加训练效果。中后期应用股四头肌训练椅与等速肌力训练仪,增加股四头肌与腘绳肌肌力,以及保使二者肌力比例接近10:6.25,达到膝关节周围肌肉均衡6.步态异常纠正方案(1)核心训练:评估患者引起核心不稳定的关键肌群,采取不同强度的训练模式,例如桥式训练,侧方桥式训练,平板支撑,以及悬吊系统和巴氏球上训练等等。(2)负重及重心转移训练:保护下进行重心转移训练。(3)平衡及本体感觉训练:保护下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平衡能力练习,此时可结合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小组训练模式对于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同时增加患者康复欲望与信心。(4)步态异常患者纠正性训练:意大利walkview智能数字化跑台针对患者进行精准化数字化步态分析,并能进行纠正性训练步态。同时也对患者不同步态分期内的异常模式进行针对性训练。7.上下楼梯运动功能强化:针对患者普遍反映的上下楼梯困难,专门为患者康复后期制定膝关节功能强化练习,包括膝关节及全身震动练习,上下台阶练习,以及空气波本体感觉输入练习等等。
关于髌骨骨折的治疗手段相关临床手术技术进展非手术治疗适用于Ⅰ型髌骨骨折。该类型骨折由于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髌骨关节面移位<2mm,或虽有移位,但骨折位于髌骨下极未涉及关节面,经过早期功能锻炼的模造,并不一定会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比如经典的手法复位长腿石膏托外固定疗法,既减轻了对患者的再次创伤,也使膝关节结构的破坏降到最低。但长期的石膏外固定容易造成皮肤受压破损,且使膝关节僵硬,导致后期关节屈伸活动度明显下降,膝关节功能的丢失。2手术治疗适用于Ⅱ型、Ⅲ型髌骨骨折。此二型骨折影响到髌骨的关节面,日后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极大,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疗效显著。钢丝、钛缆环扎内固定钢丝、钛缆环扎术是用钢丝把髌骨环扎起来,利用其产生的多方向内聚力,把骨折块向中心汇聚,从而复位固定骨折块。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术后需较长时间石膏固定,常导致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除此之外,过早的屈伸活动锻炼易造成骨折块前方分离移位,导致骨折不稳固而引发后期创伤性关节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是临床中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固定符合张力带原则,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可将髌骨表面的张力转化为骨折端的压力,允许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避免了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有学者报道,22%~53%的患者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克氏针表面光滑无法把持骨块,对骨折端无法产生轴向压应力,当膝关节伸直时,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可能无法对骨折端产生压应力而导致骨折移位。有学者通过力学实验证明,双钢丝结比单钢丝结固定强度更高,横向“8”字张力带优于纵向“8”字张力带,对于简单横行骨折,双组平行钢丝张力带的稳定性优于“8”字张力带固定。环扎固定:八字固定: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空心钉对骨块的把持力较克氏针更高,在膝关节伸直时可保持骨折端有一定压力,钢丝通过空心钉绕过背侧作“8”字结扎,不会压迫股髌腱及股四头肌肌腱,不影响髌腱股四头肌肌腱血运。研究发现,空心钉张力带在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但空心钉较克氏针体积大,对骨质破坏増大,该方法不适用于髌骨上下极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块较小无法容纳螺钉的情况。空心钉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内置物失败率低和对周围软组织刺激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横行骨折的治疗。髌骨外固定与关节镜的结合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近年来频繁的应用于临床治疗髌骨骨折,因为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所以经关节镜直视下复位固定髌骨骨折,未免不是一种切实可用的方法。在关节镜监视下能清楚的了解关节内骨、软骨、半月板等的损伤情况;其次,经过彻底的关节清理,能够减轻关节损伤造成的炎症;再次,从放射学来考虑,将医生和患者的放射损伤降到最低。髌骨骨折固定常用的且强度最大的是张力带固定,其克氏针与钢丝一体化,但横断型髌骨使用此种非一体化固定强度已足够,且髌骨针交叉固定形成角稳定,强于平行固定.能早期膝关节活动,防止关节粘连。Cable-Pin系统内固定Cable-Pin系统内固定是一种融合了钢缆与螺钉固定理念的新型內固定系统。它的一部分是半螺纹的松质骨螺钉,另一部分是可以轻松通过骨隧道的导针,连接两部分的是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钢缆,每条钢缆由133条直径5μm的钢丝编织而成,这种设计让钢缆拥有更好的强度和柔韧性,该系统适用于横行骨折,对粉碎骨折无明显优势。Cable-Pin系统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及疼痛症状均优于传统张力带技术,钢缆较钢丝柔软,更易贴附髌骨表面,固定强度更高刺激性更小,内固定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如无症状可不必再次手术取出。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聚髌器符合髌骨的解剖及生物力学要求,对骨质破坏小,无尖锐突起,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小根据记忆合金的特性,聚髌器可以提供持续的聚合力。有学者对比克氏针张力带与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发现,聚髌器的固定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但单纯使用聚髌器可能无法固定所有骨折块,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有学者采用髌骨爪联合不可吸收缝线治疗29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但也有报道,部分患者使用后出现聚髌器腰部结合部位凸起刺激皮肤。有学者认为,聚髌器的髌骨爪对于个别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边缘骨块不能起到很好的抓持作用,反而会影响已复位的骨块。髌骨复位固定器髌骨复位固定器装置最大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应用于所有髌骨骨折,该装置使用起来较为简单方便,而且满足髌股关节的结构要求,大量临床追踪调查显示,疗效肯定,值得选择使用。髌骨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对髌骨下极小骨折片,可予以切除,将髌韧带缝合固定在髌骨残端。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缝合保留髌骨困难者,行全髌骨切除术,在缝合股四头肌和髌韧带时,将股四头肌远端做部分翻转与髌韧带缝合,修补髌骨切除后遗留的缺损,再将两侧扩张部覆盖加强。此外还有带线铆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