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蛋白尿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蛋白尿的初步诊断策略?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患者可在体检时或因其他肾病表现就诊时被检测出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时,患者尿中常出现大量持久不易消散的细小泡沫。目前蛋白尿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1、尿蛋白试纸:试纸是最常用的蛋白尿筛查方法,对大量白蛋白尿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无法检出小分子蛋白。试纸结果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大概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纸结果?2、尿常规:是蛋白尿筛选的另一常用方法。通过加号的多少来判断蛋白尿的有无并初步粗略评估蛋白尿的程度。需注意的是尿常规也无法检出小分子蛋白,且结果易受尿液浓稀程度影响,若尿检前大量饮水,尿液过度稀释,尿比重偏低,可能出现尿蛋白假阴性,因此需结合尿比重一起分析。3、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检测蛋白尿的“金标准”。通过对一天24小时内尿中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小分子蛋白等)总量的测定,可以更精确地量化蛋白尿的程度,为疾病的严重程度提供更详细的信息。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即可诊断为蛋白尿。4、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不同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的耗时及复杂,ACR更简便、精确、快速,仅需留取一次随机尿(晨尿最佳),且不受喝水、尿液浓稀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于肾脏病高危患者的筛查,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之前,ACR即会增加。ACR正常范围是<30mg/g,30-300mg/g表示尿中有微量白蛋白,≥300mg/g为临床蛋白尿。5、尿蛋白电泳:可把尿液中的蛋白分为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三类。根据不同分子量蛋白泳动速率的不同,判断蛋白尿的性质和来源,初步评估肾脏病变的位置及程度。小分子蛋白多见于肾小管疾病,中大分子蛋白多见于肾小球疾病。6、近年来,一些新型尿液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等被发现可预测急性肾衰竭,在受损的肾小管细胞中表达升高。7、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蛋白尿都预示肾脏疾病,需要区分真性蛋白尿和假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常见于:①高比重尿(喝水过少或大量出汗等导致尿液浓缩);②大量血尿;③碱性尿(一些药物如奎宁丁、嘧啶可使尿液呈强碱性)④阴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污染;⑤泌尿系统感染;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①一过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发烧、脱水或精神紧张。持续时间短,原因去除后蛋白尿即可消失。②直立性蛋白尿:直立或腰部前突时尿蛋白升高,但在卧位时正常,多见于青春期青少年。可通过收集直立位和卧位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日间和夜间尿液总蛋白排泄率来诊断。?汤日宁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陆静,硕士研究生?
有一种尿叫直立性蛋白尿,你知道吗?直立性蛋白尿又称为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在青少年的发病率约为%-10%。临床常无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在尿检时被发现。表现为晨起尿蛋白定性阴性,定量<50mg/8h或<75mg/12h。起床后直立活动后再次检测尿蛋白为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极少大于1g/天,白天尿蛋白定量明显超过夜尿蛋白尿定量。直立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以白蛋白为主。临床上常采用直立试验进行检查,具体方法为:排空膀胱后,靠墙站立,尽量使双脚和头紧贴墙壁,使得脊柱前凸。保持至少20分钟,检测直立后尿蛋白。如为体位性蛋白尿,应在卧位时尿蛋白阴性,直立试验后尿蛋白阳性。体位性蛋白尿发生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可能的机制为:①直立位脊柱前凸,肝脏向前下方转动,压迫下腔静脉,使肾静脉压力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而产生蛋白尿;②自卧位转为站立位时,腹腔内脏器血流减少,交感张力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导致蛋白尿产生;③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与腹主动脉间45°~60°的夹角。左肾静脉自此夹角走行,汇入下腔静脉。在青春期身高快速增长、体型消瘦腹部脂肪量少,缺乏对该处的垫衬、或肾下垂等情况下,该夹角角度变小,左肾静脉受到压迫,为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或胡桃夹现象。这时左肾淤血,可以出现血尿、蛋白尿,卧位时夹角增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表现为体位性改变。本症一般预后良好。Thompson报告43例体位性蛋白尿患者10年的随访结果,29例蛋白尿消失(67.4%),2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5例有一过性蛋白尿,7例仍为体位性蛋白尿(16%),肾功能和血压均正常。但是自开展肾活检技术后,发现部分诊断体位性蛋白尿的人肾脏有实质性疾病,如微小病变,局灶性肾炎等。因此体位性蛋白尿的病人需长期随访。诊断本病前应排除其他肾脏疾病,患者应无肾脏病的病史,无其他可导致肾脏受累的系统性疾病,患者无临床症状,即无高血压、尿沉渣异常、肾功能异常、尿路X线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g,以白蛋白尿为主,且夜间尿蛋白量应小于75mg/1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