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牛德福

暂无推荐医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为什么疲劳?很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就诊时会说:“平时很容易累”“即使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也觉得腰酸背痛”“白天老是犯困,晚上却容易醒”“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其实,这都是疲劳的表现。疲劳和瘙痒是PBC患者两大主要症状。前面我们介绍过瘙痒相关的内容(PBC合并瘙痒怎么办?)。相对瘙痒来说,疲劳更容易被忽视。研究发现,约50-80%的PBC患者有疲劳症状,但疲劳严重程度与PBC病情轻重没有相关性。PBC患者疲劳的机制疲劳可分为外周性疲劳和中枢性疲劳两个部分。外周性疲劳的表现包括“平时很容易累”,“即使是做一些体力活也会觉得腰酸背痛”等。外周疲劳的实质是肌无力。PBC患者存在抗丙酮酸脱氢酶抗体。丙酮酸脱氢酶是调节无氧代谢的关键酶,合并疲劳的PBC患者可能存在从有氧代谢到无氧代谢的过度偏离,导致运动后乳酸过度积累,肌肉酸中毒增加,肌肉功能下降,恢复时间延长。中枢性疲劳的表现包括“白天犯困,晚上易醒”,“做任何事情都不太有动力”,“记性不好,容易忘事”等。中枢性疲劳的实质是缺乏精神动力。研究发现PBC患者深层灰质脑结构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发生变化,中枢激活水平显著降低,容易产生疲惫感,可能与肝脏向大脑的慢性免疫介导信号传导有关。哪些因素会加重疲劳?其他一些合并疾病及用药也会加重疲劳症状,如甲减、贫血、糖尿病、皮肤瘙痒(特别是夜间皮肤瘙痒)、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脱水、不宁腿综合征、服用降压药物等。此外,有些PBC患者合并抑郁状态也会加重疲劳。疲劳严重程度如何评估?有多个评价量表。其中,PBC-40量表是专为PBC患者开发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该量表涉及疾病在多个领域的影响,包括疲劳、瘙痒、社交、认知和其他症状。患者以五分制对40个项目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是研究PBC相关疲劳的理想量表工具。哪些药物或治疗能够改善疲劳?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UDCA)是PBC治疗一线用药,可减缓肝病进展,提高无移植生存期并降低死亡率,但并不能改善疲劳。奥贝胆酸(OCA)奥贝胆酸(OCA)用于对UDCA应答不佳或不耐受患者的二线治疗。临床研究发现OCA对改善疲劳无效。相反,服用OCA可能加重瘙痒,进一步影响睡眠并加重疲劳。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是PBC患者另一种二线药物选择。苯扎贝特是唯一对疲劳有改善作用的PBC二线药物。在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中,100名对UDCA应答不佳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苯扎贝特或安慰剂治疗,经过24个月的治疗,苯扎贝特组中15%的患者疲劳有所改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9%的比例。布地奈德布地奈德可改善合并界面肝炎PBC患者的肝脏组织学和生化,也常用于UDCA应答不佳PBC患者。最近一项临床试验发现布地奈德联合UDCA未能缓解疲劳。SeladelparSeladelpar是一种在研新药,在治疗PBC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抗胆汁淤积和抗炎作用。研究发现Seladelpar治疗1年后,约60%患者疲劳评分有所改善,同时瘙痒和睡眠障碍均有减少。S-腺苷蛋氨酸(SAMe)S-腺苷蛋氨酸(SAMe)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研究发现,UDCA联合SAMe可以改善非肝硬化PBC患者的胆汁淤积,同时疲劳有显著改善。居家锻炼由于害怕加剧疲劳,PBC患者倾向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但当体力活动减少时,肌肉疲劳性会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临床试验发现,PBC患者外周肌肉过度酸中毒和pH恢复延迟的情况,可以通过反复的单次运动改善。因此,运动疗法是治疗PBC患者外周疲劳的一种新方法。晨间光照疗法PBC患者睡眠质量差和睡眠-觉醒延迟有关,会加重疲劳。科学家评估了短期晨间光照疗法对15例PBC患者、6例健康个体和7例肝硬化患者的睡眠-觉醒模式的疗效,发现PBC患者经过15天晨间光疗,可改善主观睡眠质量并减少白天嗜睡,但没有显著改善疲劳。总结:疲劳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非常容易被忽视,亟需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帮助应对疲劳。参考文献:LynchEN,CampaniC,InnocentiT,DragoniG,BiaginiMR,ForteP,GalliA.Understandingfatiguein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Frompathophysiologytotreatmentperspectives.WorldJHepatol.2022Jun27;14(6):1111-1119.
单纯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要治疗吗?抗线粒体抗体(AMA)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标志性自身抗体,95%的PBC患者血清中检测到AMA阳性。一般认为满足下列三项标准的至少两项可诊断PBC:(1)胆汁淤积生化学证据(ALP升高),且影像学排除肝外胆管阻塞;(2)AMA阳性或其他PBC特异性ANA如抗sp100或抗gp210阳性;(3)肝脏组织学表现为小叶间胆管的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然而,随着近年来AMA检测的普及,临床常可见到AMA阳性但ALP正常的患者。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需要治疗,目前还未有定论。以下是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指导AMA阳性但ALP正常人群诊疗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2017年,法国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229例AMA阳性但ALP正常人群进行了长达7年随访研究,发现AMA阳性但ALP正常的发生率为16.1/10万。在这些AMA阳性但ALP正常(且无肝硬化表现)的人群中,5年中约1/6的人发展为PBC(符合PBC生化标准),提示AMA阳性但ALP正常可能处于PBC临床前期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马雄教授团队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门诊AMA阳性但ALP水平正常的169名患者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患者中87.6%为女性,平均年龄46岁,AMA滴度中位数为1:320,53.3%的患者伴有血清IgM升高。其中67例进行了肝活检,55人(82.1%)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炎表现,结合病理可以诊断为PBC2。瑞士PBC研究小组纳入30例AMA阳性ALP水平正常患者,肝穿病理发现24例(80%)患者具有程度不等的胆管损伤表现,可以诊断为PBC。22例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的患者中,14例在治疗前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治疗前平均为1.46×ULN),经过治疗后明显降低(治疗后平均为0.43×ULN)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英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纳入115例AMA阳性但ALP正常的患者,77例(67%)经肝穿刺病理可确诊为PBC,血清IgM>0.773×ULN和年龄>42岁为诊断PBC的独立风险因素,与肝活检诊断PBC直接相关4。综上所述,可以认为AMA阳性ALP水平正常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有PBC,ALP正常并不能排除胆管损伤的存在,血清IgM、GGT水平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此类患者中具有潜在作用价值,可以辅助治疗决策。总结:对AMA阳性ALP正常的患者可以结合其他检查(IgM升高、AMA滴度高或GGT增高等)综合评估病情,选择进行肝活检术以明确有无PBC。部分对于肝穿有顾虑的患者,如合并上述高危因素,也可考虑加用熊去氧胆酸经验性治疗,更好的预防疾病进展。
免疫球蛋白M(IgM)与PBC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液化验常有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异常升高,PBC自身抗体(AMA、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升高等表现。血IgM增高是PBC的特征性表现。PBC患者为什么会出现IgM增高?马雄教授团队的综述论文指出PBC患者IgM增高可能涉及以下几种机制1:1.PBC的主要自身抗原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单位(PDC-E2)。PBC患者外周血中分泌抗丙酮酸脱氢酶抗体的B细胞比例增加,B细胞分泌IgM增加;2.PBC患者CD4+T淋巴细胞CD40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低,而CD40L基因缺陷会导致包括IgM分泌增加等在内的一系列免疫功能紊乱;3.大肠埃希菌PDC-E2与人类PDC-E2的分子结构高度相似。大肠埃希菌通过分子拟态和交叉反应等机制破坏人体对自身PDC-E2抗原的免疫耐受,导致PBC的发生。PBC患者高IgM也可能是长期细菌侵袭刺激机体产生。IgM检测在PBC诊断中有何价值?肝功能ALP和GGT上升、IgM水平增高有助于提供PBC诊断线索,引导临床医生对可疑PBC患者采取进一步检查(PBC自身抗体)或肝穿活检以明确诊断。另外,临床中常常遇到PBC自身抗体阳性,但肝功能指标正常的患者。这类患者是否应启动治疗目前尚无定论。IgM水平能辅助治疗决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英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血清AMA阳性但ALP正常的患者,血清IgM水平和年龄是强烈提示PBC进展期两个重要标志物。基线IgM>0.773×正常上限(ULN)和年龄>42岁,与肝活检诊断PBC直接相关2。对于符合这两项条件的患者建议尽早开始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IgM监测在PBC治疗中有何价值?血清IgM水平可作为疗效评价水平,提示疾病的缓解和进展。在接受UDCA或联合二线药物治疗的患者中,IgM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反应。前面提到的韩英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同样发现UDCA单药治疗1年后,治疗前IgM水平较高及治疗后IgM下降不明显的患者,治疗后的肝脏病理仍显示有进展趋势,而治疗前后IgM水平明显下降的患者预后较好2。对于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加用二线药物苯扎贝特治疗后,IgM下降情况也与长期预后相关。日本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UDCA联合苯扎贝特治疗后,IgM水平也随之逐渐下降。IgM≥240mg/dL患者的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IgM<240mg/dL的患者3。因此,IgM水平的下降程度以及是否正常化是长期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IgM增高还见于哪些情况?除了PBC之外,IgM水平升高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急性病毒感染、淋巴瘤和寄生虫感染等也常有血清IgM增高,但对于中年女性IgM升高伴肝酶异常,仍要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排除PBC可能。总结:血清IgM是PBC的一个重要指标,IgM升高在不典型PBC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IgM水平随治疗的动态变化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性。参考文献:1.黄姗姗,马雄,IgM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免疫学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201-205.2.DingD,etal.ImmunoglobulinM:ANeglectedSerumBiomarkerinTreatment-Naive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WithNormalAlkalinePhosphatase.HepatolCommun.2022Jun;6(6):1403-1412.3.TakanoK,etal.IgMresponseisaprognosticbiomarkerof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treatedwithursodeoxycholicacidandbezafibrate.JGastroenterolHepatol.2020Apr;35(4):66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