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带状疱疹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全球带状疱疹关注周——我们一起关注这种“切肤之痛”???说起很痛很痛的疾病,带状疱疹必是其中之一,有人说它的痛甚至超过了分娩镇痛。今年2月26日至3月3日是第三届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今天,我们带您来一起了解这种会让人剧痛的疾病。???作为一名疼痛科医生,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疼痛不仅使患者精神痛苦,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长期绵延不断的疼痛,还会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大大缩短人的寿命。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在我们疼痛科有一种不可掉以轻心的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俗称“缠腰火丹”“缠腰蛇”,它是由潜伏在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常见。在儿童时期初次感染该病毒表现为水痘,水痘痊愈后,大部分病毒被清除,残余少量病毒寄存在体内处于长期不复制的潜伏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神经节内的病毒再次激活,快速复制,并沿神经迁移至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引起水疱疹,即为带状疱疹,表现为感染性皮肤病,与此同时,病毒的复制侵袭,也造成了神经损伤,进而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的严重的神经痛。2、哪些人群会更容易得带状疱疹?该病高发于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上人群免疫系统逐渐退化,年龄越大,带状疱疹患病率越高。同时,以下人群也是带状疱疹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高发人群:(1)亚健康人群:因不良生活方式而使免疫力低下,尤其是职场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大、不良情绪、熬夜等状态,再加之不运动、饮食不健康,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就比较高。(2)肿瘤、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统比较差的人,他们的身体面对病毒毫无招架之力,长疱疹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得多。像肿瘤、艾滋病患者,由于自身或用药的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抵抗作用小。(3)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3、什么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为带状疱疹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指皮损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带状疱疹患者的PHN发生率为5%~30%,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肋间神经、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神经。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以一种疼痛为主,或多种疼痛并存,常干扰患者的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可导致精神障碍和抑郁,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很多PHN患者称有时痛到有轻生的想法,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4、如何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安全又有效,首选药物治疗首先,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少侵犯神经的机会;其次,尽早使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包括国际指南一线推荐的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疼痛剧烈时二线推荐的曲马多、阿片类药物;最后是营养神经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药物,“曾经使用过”和“规范调整剂量治疗过”,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微创介入显身手1.神经阻滞疗法: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病变部位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改善局部血运。2.射频治疗术:对于颈、胸、腰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可选择相对损伤小、风险低的微创手术: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术,老年患者亦可耐受,尽早应用能够有效的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程。疼痛更为剧烈的疱疹后三叉神经痛,药物起效较慢,及早进行:三叉神经分支/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效果明显。3.脊髓电刺激术:对于极少数药物和射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脊髓电刺激术也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得了带状疱疹建议尽快到疼痛科就诊,急性期抗病毒和充分镇痛是关键的治疗措施,皮肤的水疱疹通常在2-4周内会逐渐结痂愈合。抗病毒的时机很重要,建议出疹48小时内就开始。关于带状疱疹的疼痛许多人觉得自己可以扛一扛,应该会自己好,这是一种不对的观念,急性期疼痛控制不佳,往往导致病情迁延,最终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充分镇痛不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是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重要措施,因此,大家应该树立“早期镇痛、充分镇痛的观念”。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可以提供药物-神经阻滞-神经调控等全方面的镇痛手段,改善疼痛,缓解神经损伤,促进神经恢复,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5、如何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为避免疾病发生,需要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疫苗是目前公认的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唯一手段,因此也应被视为ZAP(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一级预防”手段。临床研究显示,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能够为50岁及以上的人群提供超过90%以上的保护效率,大大减少了罹患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机率。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疾病,远离带状疱疹带来的危害。参考文献《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