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颈动脉狭窄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颈动脉斑块真的很可怕吗?小张最近体检发现颈动脉长斑块了,忧心忡忡,生怕自己稍微用力转头就让斑块掉下来了,所以都不敢转脖子了。但颈动脉斑块真的这么可怕吗?什么是颈动脉斑块?当我们发现颈动脉斑块后我们又该注意什么呢?斑块全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斑块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众多危险因素使得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颈动脉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中筛查颈动脉斑块的一种检查方法,一方面可以判断颈动是否有动脉硬化斑块、斑块的大小,是否造成了颈动脉狭窄,同时也可以判断斑块的稳定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显示颈动脉血管壁三层结构:内膜层、中膜层以及外膜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内膜与中膜之间。正常颈动脉血管壁光滑,内中膜分界清晰。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会导致内中膜层融合增厚(≥1.0mm),当其厚度≥1.5mm就可以称为斑块了。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厚,会导致血管内管腔逐渐变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颈动脉狭窄。超声上根据管腔内残余原始内径比、血流充盈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综合分析后界定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狭窄(小于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以及闭塞(100%)。当颈动脉出现狭窄并引起脑供血不足时,就可能会出现肢体发麻无力,走路不稳、言语不利等脑卒中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在出现重度狭窄(70-99%)才会引起脑供血不足。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没有达到重度狭窄也会出现相应症状呢?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下斑块的稳定性了。以前的观点通常把斑块分成了两种:“软斑块”和“硬斑块”来评估斑块稳定性。既往认为有钙化的斑块就是“硬斑块”也就是稳定斑块,而低回声的斑块多认为是“软斑块”也代表不稳定斑块。但随着超声医生对斑块的认知水平提升,目前已经不单纯通过将斑块分为软硬两种情况来代表斑块的稳定性了。随着对斑块形态学的了解不断加深,我们发现很多存在钙化的斑块如果合并大的脂质核心也可能不稳定,而对于没有钙化的斑块如果纤维帽比较厚那也可能是个稳定斑块。所以我们现在评估斑块会根据斑块形态学、回声特性等分为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真正的易损斑块才会更容易引起斑块破裂甚至脱落,最终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因此即使颈动脉没有达到重度狭窄的程度,如果存在易损斑块,那也可能会引起临床症状。稳定的颈动脉斑块是和血管壁紧密相连的,日常生活或者适当的运动不会轻易导致斑块的脱落,相反,适当的有氧运动会改善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益于健康。但当存在重度狭窄或易损斑块时,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等行为,因为剧烈活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因而有可能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所以,即使是患有不稳定斑块,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动作也不会轻易造成斑块的脱落,像小张那样只要发现斑块就不敢转头的情况是不可取的。我们只要有针对性地预防,那么颈动脉斑块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对于轻度狭窄的患者或者斑块比较稳定的患者,可一到两年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而对于患有易损斑块的患者或者存在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而言,还是需要提高警惕,尽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严格遵从医嘱服药,控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做到对脑卒中的有效预防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