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公立三甲儿童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小儿结缔组织病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小儿结缔组织病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最新分类标准及治疗方式儿童也会得关节炎?什么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吗?目前有哪些治疗方式呢?许多人一听到关节炎就觉得是老年人才会得的,但其实并不是。儿童也会得关节炎。2018年儿童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PRINTO)基于循证方法对JIA进行了全新定义及分类:是指18岁以前起病,持续6周及以上病程,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致的一组炎症性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儿童慢性风湿性疾病,本病较为罕见,可伴有全身多系统损害。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关节受损,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残疾。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致残率却很高,未经治疗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高达70%。2018年儿童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PRINTO)基于循证方法对JIA进行了分类:(1)全身型JIA:持续至少2周的不明原因发热(除外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或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每日发作至少连续3天,同时伴有以下2项主要指标或1项主要指标及2项次要指标。主要指标:(1)短暂、非固定红斑样皮疹;(2)关节炎。次要指标:(1)全身淋巴结肿大和(或)肝脏肿大和(或)脾脏肿大;(2)浆膜炎;(3)持续2周及以上关节痛(非关节炎);(4)白细胞增多(≥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增多。(2)RF阳性JIA: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同时2次至少间隔3个月RF阳性或至少1次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3)与附着点炎症、脊柱炎相关的JIA:外周关节炎合并附着点炎症,或关节炎(或附着点炎症)加上3个月及以上的炎症性背痛和影像学显示的骶髂关节炎,或关节炎(或附着点炎症)加上以下任意2项:(1)骶髂关节压痛;(2)炎症性背痛;(3)HLA-B27检测阳性;(4)急性(症状性)前葡萄膜炎;(5)一级亲属中有脊柱关节炎病史。其中,若外周关节炎存在,则需持续至少6周以上。(4)早发ANA阳性JIA:6岁以前起病,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同时2次至少间隔3个月免疫荧光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且滴度≥1∶160。除外标准:排除全身型JIA、RF阳性JIA及与附着点炎症、脊柱炎相关的JIA。(5)其他类型JIA: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不符合上述任何分类标准。(6)未分类的JIA:持续6周及以上的关节炎,同时符合上述1种以上分类标准。有什么可以预防?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只能是早发现早治疗。如何治疗?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治愈JIA。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患儿过正常的生活,保护关节和脏器免于损伤,防止发生关节畸形。(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是对症性抗炎药,同时也是解热药,对症的意思是,它们不能使疾病缓解,但可以控制由炎症所引起的症状。(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SZ)、来氟米特(LEF)、羟氯喹(HCQ)等。(3)糖皮质激素:这类药是最有效的抗炎药,但它们的应用是受限制的,这是由于长期应用可以引起一些重要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症和生长受抑制。糖皮质激素通常仅用于JIA的全身型,而多关节型、少关节型基本不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或者仅在慎重考虑之下短时间应用。(4)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IL-6拮抗剂(托珠单抗),IL-1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卡那单抗,利纳西普),T淋巴细胞调节剂(阿巴西普),抗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
儿童风湿病的四大家族,您知道几个?儿童 风湿病 关节炎什么?儿童也有风湿病? 是的,风湿病从来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风湿病或起病隐匿,或风云骤变,并且儿童患者病情善变及治疗难度,较成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需要引起医务人员和家长们的重视,仔细观察,尽早就医,尽早诊治。 快来了解一下儿童风湿病的“四大家族”吧! NO.1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最常见的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也是造成小儿致残和失明的首要原因。1-3岁幼儿高发,女童多见,男童发病高峰在8-10岁。国际风湿病联盟分类标准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每年每10万儿童中有15人患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表现多样,分为全身型、少关节型、多关节型(RF阴性)、多关节型(RF阳性)、银屑病关节炎、与附着点炎相关的关节炎、未分化关节炎。其中以全身型病情最为严重,易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表现为难以缓解的高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伴随典型的热出疹出现象。因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肾、肝、肺、心等多脏器功能受损,导致死亡,应引起大家重视。 16岁以下儿童,出现持续6周或6周以上的单关节或多关节肿痛,应及时就医。如果伴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眼红等症状,提示病情复杂,更需要医生仔细辨别。 NO.2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经典之最~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侵犯多系统和多脏器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表现多样,常以发热、面部红斑、脱发、关节炎、口腔溃疡等为主要表现,可累及肾、神经、血液、心血管、呼吸等多个系统。如不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儿童患者的病情往往比成人要严重。国外资料15岁以前本病发病率为0.53-0.6/10万人,亚洲人发病率较高,我国仅次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本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时期,青春期少女多见,但男童发病常较女童严重,5岁以下发病少见。 另外,需注意新生儿红斑狼疮综合征,患先天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婴儿中,70-80%为此病。因此,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孕妈妈从备孕开始,妊娠期到产后均应在产科和风湿科共同监控下生产,同时也要留意观察宝宝,如果出现皮肤红斑、血细胞异常、心电图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咨询风湿科医生。 懒羊羊症~幼年皮肌炎 幼年皮肌炎是以横纹肌和皮肤急慢性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患儿常表现出喜抱、活动耐力下降,甚至翻身、蹲下、起立等活动也不能完成,伴有典型皮疹、肌痛、关节痛、易呛等症状。皮肌炎病人中有16-20%在儿童期起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2-0.4/10万儿童,我国缺乏相关统计资料。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好发于5-1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2岁以前少见,女孩较男孩多。 如果平日的“小魔王”突然变成了“懒羊羊”,那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能力是否下降了,身上是否有皮疹,喝水是否容易呛咳,等等。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NO. 系统性血管炎 系统性血管炎是众多风湿病中最复杂的一组疾病,起病隐匿,表现多样,诊断疑难。 根据受累血管的“大、中、小”的原则进行分类。其中,常见于儿童起病的血管炎,如累及大血管的“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中血管的“川崎病”,累及小血管的“过敏性紫癜”、“ANCA相关血管炎”,累及多血管的“白塞病”,等等。 大血管~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个较少见的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如头臂干、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等。儿童的诊断标准除了主动脉或其主要分支血管造影异常,还应有以下临床表现:外周动脉搏动减弱,伴或不伴肢体间歇性跛行;双上肢收缩压差大于10mmHg;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以儿童正常参考范围为依据的高血压。亚洲多见,好发于青少年女性,故又有“东方美女病”之称。婴幼儿少见,但也有出生数月即发生的病例。因此,不明原因发热,伴炎性指标持续升高,应常规行心脏彩超及大血管彩超检查。 中血管~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目前已是5岁以下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之一,逐渐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川崎病好发于3月至5岁的婴幼儿,男童多于女童,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一般持续5天或更久;发热的同时,约86-90%患儿出现双眼球结膜充血;87-95%手指、脚趾硬性水肿,手掌、足底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手指、脚趾大片脱皮;90%患儿出现口唇潮红、皲裂或出血,称为“杨梅舌”;70-75%伴有一过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显著。重症病例可持续发热,并出现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小血管~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皮疹是本病最重要的表现,多出现在四肢、臀部,对称性分布,为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的紫红色斑丘疹,称为“紫癜”,部分融合成片,大小不一,可分批出现。并且可以伴随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等脏器损害。多发于学龄期儿童,90%患者年龄在10岁以下,平均发病年龄为6岁,小于14岁儿童发病率为13.5/10万,男童略多。秋冬季多发,与感染、过敏有一定关系,是一种特征性自限性疾病,大多在1-2周内可消退。 NO.4 自身炎症性疾病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由于涉及固有免疫应答过程的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疾病。常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期起病,多为单基因突变所致,因此基因检测是主要诊断手段,识别基因缺陷有利于发现更多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无诱因的炎症反应,伴特定器官受累,常见反复发热、皮疹、骨骼或关节炎症、眼耳鼻五官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多脏器受累。 主要疾病包括冷卟啉相关的周期性发热综合征(CAPS)、家族性地中海热(FMF)、儿童肉芽肿性关节炎(BLAU综合征)、TNF受体1相关性周期性发热综合征(TRAPS)、PAPA综合征等。 此外,儿童风湿病还包括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骨化性肌炎、筋膜炎等多种疾病,多为临床较少见的疑难杂症。 当患儿出现不易解释的反复发热、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排除了感染、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时,应考虑风湿病可能,尽早找专业的儿童方向的风湿免疫科医生就诊。
什么是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Ehler-Danlos综合征)? 一. 概述:Ehler-Danlos综合征又称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系一种由于先天性的缺陷使结缔组织中某种成分(如胶原、弹性蛋白或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或降解发生异常而引起的结缔组织缺陷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过度、皮肤和血管脆弱和关节活动度大三个特点。本病罕见,男多于女,常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隐性遗传为特征。二.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临床表现为皮肤弹性过度,提拉皮肤时好像橡皮带向外伸展,可拉至15cm或更远,放手后又复原。皮肤血管脆弱,皮肤轻微创伤即可产生鱼嘴样裂隙,引起血肿或皮下出血,少数病人可伴有胃肠道血管壁病变,自发性破裂后引起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也可发生食管疝,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三. 诊断要点:1. 本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显性或性联遗传方式,家族中有同样病人。2. 症状最早发生于幼儿,常常于学走路时开始被发现。3. 皮肤外伤后可以形成较大的伤口,愈合过程缓慢,愈后留下萎缩性疤痕。伤口缝合后容易反复裂开。4. 皮肤弹力过度,皮肤捏起后可拉得很长。皮肤柔软,摸起来有绒样感。5. 关节伸展过度,当膝关节伸展过度,患者走路困难,易摔倒。6. 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弹力纤维增加,而胶原纤维减少。四. 鉴别诊断:1. 皮肤松弛症;皮肤松驰呈皱褶悬挂,无皮肤和关节的过度伸展。2. Tuner综合征:表现皮肤关节松弛,但有颈蹼、侏儒性幼稚和性发育不良等。3. Marfan综合征:可有大关节过度伸展和脱位,眼和心血管异常,可见特征性蜘蛛指。五. 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但是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否则到处就诊,实施大型检查,给患儿和家属带来很大痛苦。应用大量维生素C、硫酸软骨素等可有一定的作用。六. 预后与预防预防以避免创伤为主,一般无不良后果,极少数病人可有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因出血而死亡。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神经科医生和康复科医生,应该尽早认识本病,以免进行过度检查或过度医疗,给患者造成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我更希望相关患者或患者家属认识这个病。因为很多神经专科医生也不认识这个病。也许少数皮肤科医生会认识这个病。遗憾的是很少患者到皮肤科就诊。患者经常浏览我的“神经肌肉病论坛”,会得到很多收益,包括经济上或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