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科

全国第8

推荐专家

下肢静脉血栓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一趟“凶险”的春节回家路! ——聊聊“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号称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还没完全结束,随着一例危重症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由外地紧急转来我科,原本还轻松惬意的围假期生活戛然而止,紧张和压力蓦然降临!患者是位30岁的年轻小伙!年前不辞劳苦驱车千里,赶回外省的老家过年。除夕刚过,又再度驱车,星夜兼程返回福建。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回来没几日,便因下肢肿胀严重、疼痛难忍住进了医院。检查发现,患者系左下肢全肢型静脉血栓,同时,部分血栓栓子已脱落,填塞到右心腔及双侧肺动脉的多个分支。最终患者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型)!年纪轻轻,便已面临性命攸关的“至暗时刻”“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仅次于心梗、脑梗,位列全球第三的常见心血管急症。是指人体的静脉系统管腔内的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血管,造成一系列的症状及危害。“静脉血栓栓塞症”一般包括下肢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两种情况。下肢静脉,在解剖上属于静脉系统的“上游”,故下肢静脉血栓(DVT)常常被视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始作俑者(发源地)”;而肺脏(以及心脏),解剖上属于静脉系统的“下游”,故肺栓塞(PE)常常被视为上游血栓脱落至下游的“终极承受者”。由于心脏和肺脏各自承担着“心跳”和“呼吸”的重任,一旦受血栓“所累”,极端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停工”——比如心跳骤停、呼吸障碍、甚至猝死!这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真正危险性和致命性所在!本例小伙,不仅“上游”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下游”也发生了肺栓塞和心脏血栓。血栓涉及范围广,血栓数量(负荷)巨大,死亡风险极高!小伙确确实实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经过仔细的影像评估及术前准备,我们迅速制定了包括药物抗凝、滤器保护、血栓减容、持续溶栓等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立即予以实施。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生命征持续平稳,最终顺利“过关”!说到小伙此次发病的原因,下肢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我们必须先感谢一位“故人”—被称为“血栓之父”的魏尔啸!一个多世纪前,正是这位杰出的德国病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血栓形成三要素”—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奠定了后续时代乃至现代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具体到本例,患者长时间连续开车/坐车(长达8-10小时)、身体持续固定坐位、下肢长时间屈曲无法活动、车内空间狭小致活动明显受限、中途又极少休息、身体活动不足,加之饮水也明显减少…多种原因造成了全身血液高凝、以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最终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及后续肺栓塞、心脏血栓发生。除了长时间开车/坐车,其他场景,诸如长时间打麻将、玩游戏、坐飞机(尤其是长途的洲际航班),都是诱发静脉血栓疾病的“导火索”。我之前的一例血栓病人,就是从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直飞福州长乐机场,坐了11小时的航班。这类静脉血栓栓塞症,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经济舱综合征!了解了血栓形成的原因,反其道行之,就是预防静脉血栓的方法。必要的、适当的运动,可以避免血流缓慢;适当饮水,也可以避免血液高凝…总之,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健康所系、安全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