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蛋白尿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牛德福

暂无推荐医生

蛋白尿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蛋白尿的初步诊断策略?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患者可在体检时或因其他肾病表现就诊时被检测出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时,患者尿中常出现大量持久不易消散的细小泡沫。目前蛋白尿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1、尿蛋白试纸:试纸是最常用的蛋白尿筛查方法,对大量白蛋白尿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无法检出小分子蛋白。试纸结果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大概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纸结果?2、尿常规:是蛋白尿筛选的另一常用方法。通过加号的多少来判断蛋白尿的有无并初步粗略评估蛋白尿的程度。需注意的是尿常规也无法检出小分子蛋白,且结果易受尿液浓稀程度影响,若尿检前大量饮水,尿液过度稀释,尿比重偏低,可能出现尿蛋白假阴性,因此需结合尿比重一起分析。3、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检测蛋白尿的“金标准”。通过对一天24小时内尿中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小分子蛋白等)总量的测定,可以更精确地量化蛋白尿的程度,为疾病的严重程度提供更详细的信息。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即可诊断为蛋白尿。4、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不同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的耗时及复杂,ACR更简便、精确、快速,仅需留取一次随机尿(晨尿最佳),且不受喝水、尿液浓稀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于肾脏病高危患者的筛查,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之前,ACR即会增加。ACR正常范围是<30mg/g,30-300mg/g表示尿中有微量白蛋白,≥300mg/g为临床蛋白尿。5、尿蛋白电泳:可把尿液中的蛋白分为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三类。根据不同分子量蛋白泳动速率的不同,判断蛋白尿的性质和来源,初步评估肾脏病变的位置及程度。小分子蛋白多见于肾小管疾病,中大分子蛋白多见于肾小球疾病。6、近年来,一些新型尿液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等被发现可预测急性肾衰竭,在受损的肾小管细胞中表达升高。7、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蛋白尿都预示肾脏疾病,需要区分真性蛋白尿和假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常见于:①高比重尿(喝水过少或大量出汗等导致尿液浓缩);②大量血尿;③碱性尿(一些药物如奎宁丁、嘧啶可使尿液呈强碱性)④阴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污染;⑤泌尿系统感染;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①一过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发烧、脱水或精神紧张。持续时间短,原因去除后蛋白尿即可消失。②直立性蛋白尿:直立或腰部前突时尿蛋白升高,但在卧位时正常,多见于青春期青少年。可通过收集直立位和卧位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日间和夜间尿液总蛋白排泄率来诊断。?汤日宁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陆静,硕士研究生?
什么是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就是尿白蛋白或白蛋白尿,之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尿或微量尿白蛋白,是因为正常人每24小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很少。因为人体尿排出白蛋白,受饮食,运动,喝水,发热等等影响,每次尿中白蛋白的含量不一样,即浓度不同,也就是说每一次尿常规检查尿白蛋白的结果可能不一样,所以临床上常检测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人体一天24小时排出尿白蛋白的总量(mg/d,毫克/天),或者除以24小时有多少分钟,看一天24小时中每分钟排出了多少白蛋白(μg/min,微克/分钟)。正常白蛋白排泄率<20mg/d(15μg/min);健康年轻成人的白蛋白排泄率为4-7mg/d(3-5μg/min),且随年龄和体重增加而增加。持续白蛋白排泄量介于30-300mg/d(20-200μg/min)被称为尿白蛋白中度升高,以前称为“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量>300mg/d(200μg/min)则为显性蛋白尿或尿白蛋白重度升高(以前称为“大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在标准尿试纸中呈阳性。此时,尿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因为常用的尿素(UREA)、肌酐(CREA)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50%时才会明显上升,早期或轻度肾功能损害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很强,尿素和肌酐可以表现为正常,尿素和肌酐是肾损伤中晚期的监测指标,而尿微量白蛋白则成为肾损伤早期的检测指标。比如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伤、药物性早期肾损伤、肾移植后早期肾损伤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诊断尿白蛋白中度升高(以前称为微量白蛋白尿)需要证实白蛋白排泄增加持续3-6个月。因为发热、运动、心力衰竭和血糖控制不佳、急性感染、药物、脱水状态都可引起尿白蛋白一过性升高因此,发现尿白蛋白高,需要定期复查,特别是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白蛋白升高,要定期复查,进一步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