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布氏杆菌病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牛德福

暂无推荐医生

布氏杆菌病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在我国,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1993年全国新发病例数仅有326例,在上世纪90年代后疫情出现反弹,并在2000年后发病数快速上升,2014年全国布氏杆菌病新发病例高达57222例,较1993年增长接近175倍。除了发病数量在上升外,布病疫情的范围也在扩大,涉及全国上千县区。布氏杆菌病也称布鲁氏菌病或波状热,大多数由家畜传染给人,国际上將布鲁氏菌分为羊、牛、猪、犬、森林鼠及绵羊6个种,19个生物型。我国感染的菌种主要为羊种,其次为牛种,猪种仅见于少数地区。由于该病可引起腰背痛,故在牧区对腰背痛病人应考虑到本病。国内主要传染源为羊,其次为牛和猪。受传染者为牧民,为羊、牛接生时,由其阴道分泌物传染,其他为接触病畜的皮毛、粪便、奶、肉、尿液而被传染。男多于女,好发于?40~50?岁,患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者也不少见。病原自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淋巴结繁殖,形成感染灶,然后进入血液,而产生菌血症与毒血症的症状。再侵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繁殖发展,然后再侵入血液。该菌主要寄生在巨噬细胞内,与其他寄生于细胞内微生物所致的传染病一样,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迟发性变态反应。急性期主要是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在慢性期主要形成肉芽肿。该肉芽肿主要由于变态反应而形成,其组成主要为上皮样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然而在羊、猪型,尤其是后者常有化脓性肉芽肿形成。血管增生性破坏病变亦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侵犯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可形成血栓、血管渗出,病变的器官有肝、脾、脑、肾、睾丸、附睾、子宮、肺,而心脏少见。骨、关节和神经系统主要为关节炎、关节强直、脊椎炎、骨髓炎、神经根炎。布氏杆菌病的患者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急性及亚急性感染:开始可有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发热、食欲差、咳嗽与憋气。①发热:以弛张热多见。发热可达?39℃以上,2~3周后体温可下降,继后于?3~5日至2周后再开始发热,如此循环往复,一般2~3个循环,偶尔可达?10个循环以上。②?多汗:退热后大汗。③?关节疼痛: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与类风湿病相似可累及肩、肘、髋、膝、骶髂关节。50%累及脊柱,35%累及髋关节,一般止痛药无效,部分患者关节可化脓。其他有腱鞘炎、滑囊炎。④?睾丸炎。慢性感染:主要为低热、关节痛、腰背痛、头痛、肌痛,由于腰背痛为本病的症状之一,故在牧区及畜牧职业者患腰背痛时应想到本病。布氏杆菌脊柱炎?70%发生于腰椎,大多在发热经过一个阶段后产生腰背痛,可伴有其他大关节肿胀压痛,疼痛可为间断性,亦可为持续性,伴腰肌痉挛。局部检查时可见局部棘突有压痛及叩击痛。辅助检查:1、X线检查:可见椎体骨质疏松,椎间隙变窄,有相邻骨破坏和新骨形成,出现骨赘或形成骨桥。有时椎体中心亦可见骨质破坏,骶髂关节常有局限性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宽。2、CT?表现:可分为局灶型和弥漫型。局灶性主要侵入一个椎体与其相应的终板,而弥漫型病变侵及椎间盘及上下椎体,表现:①骨破坏:为多个圆形破坏灶,大小如黄豆,周边硬化,大多分布于椎体边缘;②椎间隙变窄:椎间软骨硬化;③椎旁无脓液及肿块;④椎体周围骨质增生,形成骨赘,相邻骨赘可连接形成骨桥,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可钙化。3、MRI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椎间隙狭窄,长T1长T2信号。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比值上升,或绝对数增加,血沉加快,急性期血培养阳性,血清凝集试验阳性,ELISA阳性,抗人体球蛋白试验阳性。本病的诊断依据:①流行病学调查,病人来自疫区或有接触病羊、牛、猪病史;②间歇性高热、多汗;③实验室有关血清学检查阳性;④有腰痛及腰肌痉挛;⑤早期?MRI?检查结果阳性。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可用解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吲哚美辛(消炎痛)等,累及睾丸及中枢神经系统者需用激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利福平+强力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疗程需要6周甚至数月之久。对于脓性病灶可切开引流。脊柱炎和椎间盘感染一般不需手术,但全身症状控制而局部症状未能控制者则需手术。目前应对布氏杆菌病保持足够重视,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不食用生的乳制品,生乳必须煮沸或者经过巴氏杀菌才能食用;②购买正规渠道的肉制品,同时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③做好防护:对于可能接触到病畜的人员,例如屠宰场工作人员、牧民、奶工等,应当穿戴好手套及口罩,避免通过接触或者呼吸道感染布氏杆菌;④患布病的哺乳期妇女应停止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