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别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鼻窦癌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鼻窦癌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确诊晚期头颈部癌?别放弃,多学科协作可能有奇迹!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会见到一类患者,就诊时即在颜面部、颈部出现极大肿瘤,表面可伴有破溃出血,部分患者伴有张口受限、进食障碍或甚至伴有严重呼吸困难等来院就诊,而就诊时也常不知道去哪个科室就诊?在就诊过程中,又常被医生告知,已过了疾病最佳治疗时机,现在治疗要么疗效欠佳,要么治疗后生活质量极低、生不如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头颈部癌,很多患者甚至部分医务人员觉得比较陌生。头颈部癌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因其解剖结构邻近,生长方式、治疗方法等具有相似性,在学术界常归为一类来讨论。由于国内医疗机构设置的关系,头颈部癌患者常首选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和口腔颌面外科或肿瘤专科医院头颈外科就诊,主要包括耳鼻咽喉的鼻腔鼻窦癌、喉、下咽癌和口腔颌面外科的口腔癌(按解剖部位可进一步分为舌癌、牙龈癌、口底癌、颊粘膜癌)和口咽癌等;还包含一些少见类型的肿瘤如外耳、中耳癌等。而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鼻咽癌在首诊时常以放射治疗为主,我们在讨论头颈部癌时常并未纳入鼻咽癌。为引起社会对头颈部肿瘤的关注,国际头颈肿瘤协会联盟将每年7月27日定为世界头颈癌症日。头颈部癌种类众多,各单病种患者绝对数量并不突出,导致广大患者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其诊治并不驾轻就熟。事实上,头颈部癌也属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常占据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的第6-9位,较为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口腔、喉、下咽、口咽等;病理类型上也十分繁杂,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常超过90%,本文我们也主要以鳞状细胞癌和大家进行讨论。大家都知道,头颈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言语、吞咽、呼吸和感觉等),并承担外观、情感和表达等社交功能,头颈部癌本身和现有治疗方法可能导致患者外观和功能上的缺损,导致治疗困难甚至难以回归社会,极大影响生活质量。虽然部分区域位置较为表浅,但由于健康意识的欠缺、部分深在部位早期常无特殊症状,超过2/3患者在就诊时以为局部晚期或者晚期病变。这些晚期病变不仅导致治疗上的困难和疗效存疑,还会在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和功能。而且相当部分肿瘤同时侵及耳鼻咽喉和口腔颌面外科区域,常也存在学科交叉合作的问题,导致晚期患者整体治疗疗效不佳、生活质量不高的不利现状。但晚期头颈部癌尤其头颈部鳞癌具有比较显著的特点,更多表现为治疗后局部反复复发,而全身转移的比例一般在20%以内,这也预示,规划且执行良好的局部治疗手段有望改善相当部分患者的预后,而全身治疗手段的丰富和改进有望进一步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进一步改善预后。近年来,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局部治疗方式的改进、全身治疗手段的增多和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推广,已经展现出头颈部癌预后向好的趋势。以往许多认为不可根治肿瘤获得根治治疗机会,以往许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在经过治疗后也可很好回归社会。因此如果不幸被诊断为晚期头颈部癌,我们也要予以患者更多生活的信息和希望,不放弃,生命就可能有奇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当前哪些进展可能改善了头颈部癌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让患者得到最优诊疗方案早期的头颈部癌常选择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治愈,部分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选择放射治疗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复发转移患者当前以内科治疗为主,常规化疗疗效有限,以西妥昔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改善了部分晚期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PD-1抑制剂的推广应用,展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已成为PD-L1高表达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部分药物在此类晚期患者五年总生存率已达20%左右,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而且,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肿瘤瘤苗和治疗靶点在基础和初步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价值,有望进一步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局部晚期头颈部癌患者在首诊和复发后比例较高,这类患者治疗难度大,疗效也存在较大的个人差异和治疗差别。常需要现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目前的标准治疗是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放疗,部分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同步放化疗或同步靶向联合放疗。由于患者年龄、一般状况、肿瘤部位、治疗意愿等存在一定差异,一刀切的治疗方案并不适合所有患者,此外,还需要兼顾患者营养、康复等治疗过程,所以包含外科、放疗、内科、病理、影像、营养、护理、麻醉、心血管等科室人员组成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在治疗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将全面考虑患者疾病因素、个人意愿和医疗现状,有助于制定方案最优、执行力最强的诊疗方案,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我们也认识到晚期患者的治疗不是单一治疗,并不是一来就要立刻手术切除,而是需要多学科联合施治,这一模式带来的治疗获益优势,并在国内各大医疗机构推广普及。其中有代表性的老年局部晚期头颈部癌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和子女对健康的关注不够等原因,很多在就诊时即为晚期病变,而老年患者自身基础疾病较多,常常还伴有严重的营养功能障碍,制约治疗的因素较多,往往导致治疗不足或过度,在正常治疗治疗过程中也常存在治疗中断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最终的治疗效果。结合老年患者特点、治疗意愿等,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制定确实可行的诊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2外科是局部晚期头颈部癌患者根治的保证,也是功能保留和重建的基石当前头颈部癌的治疗进展很多,但外科仍是局部晚期患者治疗的重要保障。由于局部晚期患者会侵犯较多的邻近部位,且可能侵及颈部大血管,外科整体完整切除变得困难;而且头颈部肿瘤涵盖了鼻腔鼻窦、口腔颌面和喉下咽等部位,各部位治疗又具有不同侧重点,如鼻腔鼻窦肿瘤位置隐蔽,容易随着窦腔间隙和颅底骨质等侵犯,当前又涉及到鼻内镜手术等新兴手术技术;口腔颌面手术除了手术需要保证切缘干净,当前间室外科理论的实施,对于彻底切除肿瘤降低复发具有明确意义;喉下咽手术又涉及到保留喉功能、与患者呼吸及术后言语、吞咽功能关系密切,更严重的是部分病变会相互侵犯,如口腔颌面肿瘤向上可侵及鼻腔鼻窦,向下可侵及口咽、下咽和喉,导致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对于头颈肿瘤外科医师来讲,掌握不同部位肿瘤的手术技巧并拓展自身专业知识对于保证肿瘤安全彻底切除具有重要意义。头颈部肿瘤手术后常会导致软组织和/或骨组织缺损,对外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这也是以往患者不能接受手术的重要原因。近30年来,头颈修复手术逐步完善、修复的理念和技术也得以不断改进,采用局部带蒂组织瓣如颏下岛状瓣、锁骨上动脉岛状瓣、鼻中隔粘膜瓣、颞肌筋膜瓣和胸大肌皮瓣等和远隔部位的游离组织瓣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等修复重建手段已在临床上逐步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掌握了该技术手段,由于修复手段的普及,让外科医生在切除时减少如何关闭创面的顾忌,也很好保证患者术后的外形和功能,造福了更多的患者。近年来,更多新的修复技术和理念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崭露头角,如数字外科技术、3D打印技术、新型纳米分子材料技术、微创微血管外科技术和理念等,让修复更为精准,外形和功能进一步提升,许多复杂缺损得以修复,而且对外形、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小,让更多晚期患者更乐意接受根治性外科治疗。3免疫治疗,为晚期头颈部癌患者治疗带来新希望肿瘤免疫治疗的概念由来已久,但直到10年前,以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问世,迅速登顶为当年十大科技进展之首。在短短十年内,肿瘤免疫治疗已在许多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优势,极大改善了大量晚期患者的预后。头颈部癌尤其头颈部鳞癌与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具有很好的免疫治疗基础。相关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免疫治疗在晚期头颈部鳞癌中的有效性,其中代表性的是KEYNOTE-048研究,该研究奠定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药)在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地位,展现出有效率高、治疗缓解时间长、耐受性好和长期生存的优势,近几年国内免疫治疗药物也扎堆上市,部分在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免疫治疗还存在局限性,一是除了PD-L1表达水平,还缺乏其他有效预测疗效的指标,二是有效的人群也有限。目前探讨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记物是各类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的疗效,免疫治疗联合传统化疗、传统靶向药物和新的分子靶点的临床研究已可见报道或正在进行中。具体的联合方案包括免疫治疗单药、双免疫治疗、联合紫衫类药物化疗、传统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抗血管生成TKI如安罗替尼、阿帕替尼、仑伐替尼等、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HDAC抑制剂伏立诺他、ATR抑制剂elimusertib、CIMAvax重组人EGF-rP64K/montanideISA51疫苗(CIMAvax)、PI3K/Akt抑制剂ipatasertib、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阿卡替尼、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等。其中Sitravatinib是一款小分子多靶点靶向药,靶点包括AXL、MER、VEGFR2、PDGFR、KIT、RET、MET、DDR2、TRKA,可以靶向消除免疫抑制性的M2型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并增加树突状细胞(DC)的抗原呈递能力,与PD-1单抗联用有望逆转传统免疫治疗耐药的问题,其研究结果值得期待。Wee1抑制剂adavosertib在卵巢癌等展现出治疗前景,动物实验中展示出可增强顺铂疗效;adavosertib联合PD-L1抑制剂在一线治疗既往未接受免疫治疗的人群、adavosertib联合化疗在既往一线免疫治疗失败的二线治疗人群的临床研究也正在招募中。正是由于免疫治疗在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中的疗效,目前关于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当前发布的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免疫单药、免疫联合化疗均展现出极好的肿瘤缓解、治疗耐受性、疾病控制和短期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优势。与以往的单纯诱导化疗等治疗方案相比,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让大家对治疗局部晚期患者更优信心。而且基于免疫新辅助治疗的原理和基础研究结果,认为新辅助治疗可以激活更多T细胞应答,对于控制肿瘤、降低转移和复发具有辅助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多临床研究关注于局晚期头颈部鳞癌新辅助治疗领域。当前开展的临床研究包括免疫单药、双免治疗、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靶向等多种不同组合。上述在晚期头颈部癌临床研究中证实有效的联合方案,也均有望复制在局部晚期新辅助治疗中,为进一步改进局晚期患者的疗效、功能保留提供更优更好的治疗选择。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每周方案紫衫+卡铂化疗作为局晚期头颈部鳞癌新辅助治疗方案,展现出较好的治疗反应,而且观察到外周血中免疫原性细胞因子释放(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β)释放,预示其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TP53突变是最常见的HPV阴性的突变类型,占50-85%,预示预后差;靶向激活野生型TP53或抑制突变型TP53复合物与免疫治疗联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美国成立专门的全国性研究团队,致力于探讨免疫治疗联合特定靶向药物在TP53突变的晚期和局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二线治疗、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分子预测标记物预测和治疗靶标,有望在今后数年内为这类肿瘤的治疗提供更优选择。头颈部癌属于交叉学科范畴,当前治疗难度较大,但是经过学界的共同努力,相当一部分晚期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晚期和局晚期头颈部癌患者来说,也要树立信心,在外科和放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免疫和靶向药物迭代升级的当下,治疗选择和受益越来越肯定,相当一部分患者经过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统一规划和多学科团队的准确施治,已不再是治疗无门、医治无果的黑暗时代,和许多其他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肺癌、乳腺癌等一样,疗效可期,不仅有望活的长久,还活的有尊严。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发生在鼻腔鼻窦的各个部位,约占头颈部肿瘤3%,病因不清,病理类型多样,临床生物学行为各有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和策略。外科治疗在鼻腔鼻爽思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开放手术创伤较大,容易影响面部美容,并发应相对较高。鼻内镜手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经选择的病例中获得了不低于开放手术的疗效,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成为一种可选择的术式。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临床病理学种类多样、复杂。常见的类型有鳞状细胞癌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乳头状瘤恶变及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评估CT、MRI及两者结合CT扫描的特点和优势在解剖结构的显示上对于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病变的骨质破坏征象的发现上有较明显的优势。所以CT在本病的诊断中应为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MRI的特点和优势对CT缺乏典型征象时,MRI检查病变信号变化对于鉴别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鼻-鼻窦腺样囊性癌时,CT与MRI检查均可表现出各自的影像学特点。颅面联合手术与鼻内镜切除鼻颅底肿瘤手术的比较与开放性手术相比,鼻内镜切除鼻颅底肿瘤避免了颅面联合手术的颅面软组织切口、预骨装卸和脑组织牵拉,更好地保存了正常结构,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因此可以拥有更高的生存质量。近来报道鼻内镜切除鼻颅底肿瘤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9-11%和0-1%,均低于颅面联合手术的并发症36.3%和死亡率4.5%。但受到内镜视野、解剖变异、病变范围、手术出血及经验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手术涉及视神经、颈动脉、颅底等关键解剖结构时,鼻内镜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变残留的几率仍难以避免。鼻内镜手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总体评价鼻腔鼻窦前颅底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繁多,特性复杂;肿瘤的疗效除了和TNM分期有关以外,和病理类型也有重要关系;分化好的嗅神经母细胞瘤、脊索瘤、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等预后较好;恶性黑色素瘤、乳头瘤恶变、鳞状细胞癌等预后较差。 经鼻鼻内镜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核心问题:肿瘤分块切除、肿瘤安全边界控制、应用范围和可行性等。鼻窦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分级和切除范围一般认为鼻内镜下切除的范围可以分为4个级别:一级:鼻腔筛窦及鼻腔内外侧壁的切除;二级:扩大的鼻腔鼻窦切除,包括前颅底骨、眶尖周围组织、上颌窦后外侧壁、翼突根部、部分额窦的后壁等;三级:鼻腔鼻窦颅底及脑膜切除,包括前颅底硬脑膜、翼膀窝、眶尖等;四级:鼻腔鼻窦及颅内部分结构的切除,包括部分脑实质、解剖颈内动脉颅内段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相对禁忌症肿瘤侵犯以下部位视为相对的禁忌证,需进行开放性手术两侧纸样板之间以外的颅底区;眼肌及视神经;颈内动脉;额窦前壁和侧壁;鼻骨硬颚眼眶缘骨质、额窦的前壁及外侧壁等结构;广泛的脑膜和脑实质侵犯;需要跨越神经和大血管等重要结构才能切除的肿瘤;面颊部软组织;眶内肿瘤位于视神经的上、外侧;超过C2上部以下的颅颈交界肿瘤。侵犯鼻颅底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的路径一、经筛顶或筛板进路到前颅底进路1、经筛通路与经鼻通路相比,能向中线两侧进行延展。2、要求切除全部的前、后筛窦。上到额筛隐窝;两侧到纸样板和眶尖,向后到筛窦,向前到额窦。3、原发筛窦的肿瘤多位于该区,此径路可处理前颅窝和海绵窦病变。鼻腔鼻窦颅底恶性肿瘤治疗的特殊问题眼眶内容的保留:早年认为,眶骨膜受侵是眶内容切除的适应证,此时保留眼球是增加复发率的主要因素。虽然其是可有效抵挡肿瘤侵犯眶内容的天然屏障,但并不是最后一道屏障。研究发现,在紧贴眶骨膜内侧围绕眶内脂肪还有一层薄的束带状脂肪层,对鼻窦肿新瘤向眼眶内的扩散具有屏障作用,如果此层脂肪结构未被浸润时,可以保留眶内容。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眶内脂肪或眼肌受累、眶尖受累、结膜或巩膜受累为眶内容切除的绝对适应证。辅助与综合治疗对眶内容的保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际意义。鼻腔鼻窦颅底恶性肿瘤治疗的特殊问题综合与辅助治疗的应用:总体原则和策略放疗和化疗是鼻腔鼻窦癌辅助治疗时常用和可以选择的方法。许多肿瘤治疗中心将放疗作为术后接续治疗的手段。手术加放疗作为初始治疗是鼻腔鼻窦癌重要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术前放疗治疗结果与术后放疗相近,放疗主要用来缩小肿瘤及手术切除范围,保留眼眶内容。筛窦癌伴有眼眶和颅底侵犯是一种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放疗加手术的治疗方案使得颅底和眶内容的保留率有所提高。诱导化疗或联合放化疗(靶向治疗):可以明显减小肿瘤体积,缩小手术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