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别名: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高原病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牛德福

暂无推荐医生

高原病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孩子去高海拔地区旅游注意事项五一长假将至,春暖花开,新冠疫情期间被压制的旅游冲动开始萌动啦,不少家庭计划了外出旅行,最近两次被咨询孩子是不是可以去海拔高的地方旅游?需要注意什么?我总结了一下,跟大家分享。首先,1个半月也就是6周龄以上健康婴儿和年幼儿童绝大多数可以耐受前往高海拔地区,很少发生严重的高原病,所以家长尽管放心。国外指南规定对于母亲妊娠期主要在低海拔地区或在低海拔地区(小于1500米)出生的不足6周龄婴儿,临床医生应劝阻其前往高海拔地区,因为他们有突发严重低氧血症、肺高压和右心衰竭的风险。国内没有相关的指南,但这个规定应该是科学的,建议参考。但是,建议有以下情况儿童的父母避免带孩子到高海拔地区(2000米以上)旅行:1)1岁以内有氧需求或肺高压病史的足月儿;2)有氧需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肺高压病史的超过46周矫正胎龄早产儿;3)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青紫或心内有分流的儿童;4)镰状细胞贫血;5)唐氏综合征伴心脏分流或肺高压;6)活动性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或囊性纤维化急性期。年幼儿童中实际上发现高原病的风险跟成人类似或者更低,下列措施可降低高原病的风险:1)?逐渐上升–作为一般指南,通常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人体应避免突然上升到2800米以上海拔。最好的方法是在中间海拔过一晚,如1600-2200米。之前有过高原反应症状者,在中间海拔过两晚会更好。2)?前2日避免过度用力–仅可在1-2日适应环境后安排费力的徒步、滑雪等.3)?乙酰唑胺预防性治疗–对于正逐渐升至高海拔的平素健康儿童或成人,不常规使用乙酰唑胺预防性治疗。在不可能逐渐升高海拔的情况下(如,乘飞机快速上升至海拔2800米以上),以及对于既往在相似海拔高度和上升速度时反复发生过高原病的儿童,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4)?对症治疗–父母在旅行时应携带布洛芬。适当剂量的布洛芬可快速改善年幼儿童的烦躁症状,或缓解年龄较大儿童的头痛。
急性高原病防治在高海拔户外活动中,急性高原病(AMS,俗称高反)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防治,避免恶化为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 何为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AMS)是医学专业名词,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原反应”,有人“谈病色变”,一点点不适就疑神疑鬼,演变为心病。也有人忽视身体信号,导致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未知就会恐惧,本文将介绍急性高原病的相关知识,帮您化解这种恐惧。 急性高原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急性”二字听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人进入高海拔马上病情严重的并不多见。进入海拔2400米以上2-3天后,出现急性高原病轻微症状的可能性最大,强度则因人而异。 早期的症状包括倦怠、全身无力,尤其是在费力登山时,急性高原病早期症状通常都是在抵达高海拔后6至12小时发生,轻微者可在24至48小时内缓解。 进一步症状——头痛是急性高原病最主要的症状,并有可能伴有以下的症状: 恶心(不舒服)、呕吐、 头昏或头重脚轻的感觉、 疲劳、 睡眠障碍 最严重的症状则包括意识混淆、出现幻觉,甚至诱发更严重的肺水肿(HAPE)或者脑水肿(HACE)。 急性高原病诊断 初步诊断——急性高原病可自我评估表来诊断,如果登上了海拔2400米,加上头痛以及在其他的项目上得分多过3分,就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有急性高山病。 急性高原病是否严重的判断标准: 最直接简单的诊断测试是类似于酒驾测试的方法,让患者进行串联行走测试(Tandem Walking Test),运动能力下降或者失调都无法完成直线,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立即向更低海拔转移。 急性高原病的成因 高原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类,慢性高原病在户外攀登中很少见,急性高原病(AMS)最为常见,原因是由于海拔提升过快,人身体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气压和氧含量的变化导致低压缺氧,使得氧气不能有效输送到身体各部,如果身体适应则症状会消失,如果不适应则会加重。 具体原因如下: 含氧量降低 海平面大气中氧气的比例约为2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氧气比例不变,但每次呼吸的氧气分子数量减少,故空气中含氧量低。 大气压降低 大气压力取决于空气的重量,海拔越高大气顶端至该高度的厚度就越薄,所以该高度以上空气柱的重量就越小,大气压也就越低。 迅速的海拔提升 急性高原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海拔提升过快,身体来不及适应含氧量的降低和大气压的下降。 个体素质 由于高原是持续低氧环境,任何人进入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原都会有患上急性高原病的风险,症状通常都会在几个小时之后才被发觉,是很难预测同行中哪位同伴会受影响。当然,高原适应力与种族和先天素质的关系也很大。 急性高原病的应对 人体在低氧低压环境中可以进行调节,但是适应高海拔需要大概3到5天,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也能保持较好状态。 个人预防措施 缓慢上升是预防急性高原病最有效的方法。 充分休息,睡眠不足会使你变得疲惫和脱水,增加急性高原病风险。 大量饮水,脱水会降低你的身体适应高度的能力。在海拔适应期,每天喝2 - 3升以上的水,上升期提高1升饮用量。 正确饮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搭配可以缓解急性高原病症状,改善情绪,保持身体性能。此外,应避免过多的盐。太多的盐会导致身体脱水,天然少加工的食物最佳。 平常心:在高原上人的精神状态很重要,有的人对高原环境不了解,人云亦云,稍有不适,就紧张恐惧,也有人求胜心切,往往适得其反。 药物预防措施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有下列药物: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记录与实践都表明乙酰唑胺可以帮助预防急性高原病。 (注意:乙酰唑胺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布洛芬(Ibuprofen)可用于减轻高海拔所引起的头痛,但是止痛药并不能治疗急性高原病,复方党参片也能缓解不适感,吸氧也是一种缓解而不是治疗方式。 高原适应 适应性训练是最有效的急性高原病预防方式,因为急性高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快的海拔提升,身体没有有效适应。(普遍的理论参考阀值,个体可能有差异) 1.进入:进入高海拔处(海拔1,500米以上)之前一晚应在中海拔处停留以加强适应。避免在一天之内从低海拔进入2500米以上露营,每上升1000米应该适应休息一日。 2.爬升:当海拔超过3000米的时候,控制自己一天大概只上升600-800米;或者是当要攀登5000米级别山峰的时候,在海拔3000米的大本营住1-2天都是不错的选择。 3.扎营:每次的营地可以逐渐往高海拔推进,但重要原则是下个扎营处不要在一天内上升超过300米。 4.登顶:登山时应扎营在较低海拔处,每次攻顶后要回到较低海拔的营地休息,可以避免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 急性高原病是自然对人类身体的测试,也是预警,症状出现之后建议立刻停止上升,如果恶化或者没有缓解迹象,请降低海拔高度,这无关勇敢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