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公立三甲儿童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急性淋巴结炎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急性淋巴结炎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或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972年首先由日本的藤本吉秀和菊池昌弘发现。又称菊池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确。1.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不明,是一种炎性免疫反应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但临床表现、病程和组织学改变,提示该病涉及T细胞和组织细胞对感染因子的免疫应答。现有多种诱发因素,例如EB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HIV、细小病毒B19、副黏液病毒等。细胞毒性CD8阳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凋亡是细胞破坏的主要机制。也有研究显示,该病的性别和年龄易感因素以及组织学特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同。本病好发于年长儿,男性较多,好发于冬季,儿童发展成为自身免疫综合征的风险高于成人。2.临床表现临床经过呈急性或者亚急性,多数病例发病前5~7天有咽炎、腮腺炎、咽结合膜等症状。临床特点如下:(1)高热,热型不定,热程长,可持续长达1个月。(2)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主,可累及全身浅表及深部淋巴结,通常仅有轻度增大,一般质硬、光滑、边界清楚且能活动,淋巴结肿大常伴有钝痛或急性疼痛,一般持续1~3个月。(3)部分患者肝、脾轻度肿大,伴不定型皮疹、关节痛。(4)白细胞减少,且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及绝对值多有下降。(5)淋巴结活检为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细胞母细胞化,组织细胞增生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可分为三个阶段特点:增殖期、坏死期和黄色瘤期,三种不同病理特征,可出现在同一淋巴结中。国外一项对于244例该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如下:淋巴结肿大(100%)、发热(35%)、皮疹(10%)、关节炎(7%)、乏力(7%)肝脾大(3%)。3.实验室检查尽管报道显示最多的患儿有白细胞减少,但大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异型淋巴可见于约25%患儿,血沉大多正常,也可以有肝酶升高。骨髓检查最常见为巨噬细胞增多。4.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患儿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无明确病因者,应想到本病可能,需要完善EB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相关血清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对于明确诊断,减少不必要检查,缩短治疗时间有重要意义。5.治疗与预后本病无确切有效治疗,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淋巴结活检虽为有创检查,但是病理活检,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十分重要意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较长者约1~4个月,预后多良好,可有复发,必要时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