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肿瘤医院

公立三甲肿瘤医院

推荐专家

类癌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肺类癌的诊断与治疗什么是肺类癌?肺类癌危险吗?肺类癌和肺癌是什么关系?肺类癌如何治疗?一、什么是“肺类癌”?肺类癌是肺癌中的一个组织亚类,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一起被称为肺神经内分泌癌。也就是说肺类癌是肺癌的一种,起源于肺内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肺癌!肺类癌是一种不常见、且生长相对缓慢的肺癌。他们由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二、什么是神经内分泌细胞?类癌起源于分布广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该系统由既类似神经细胞又类似激素生成细胞的一类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存在整个机体内的多个器官,如肺、胃和肠道中分散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诸如肾上腺素一类的物质,在肺内,这些物质可以帮助控制空气流动和血液流动,并帮助控制其它肺细胞的生长。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帮助检测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氧及二氧化碳的水平,并释放出帮助肺适应这些变化的化学信号。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肺内有更多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呼吸的空气中含有更少的氧气。三、为什么会得类癌?像体内的大部分细胞一样,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经过一些特定的改变,导致它们过度生长进而演变为肿瘤。这些肿瘤被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神经内分泌癌。类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在人体的任意一处发生,但是消化系统是这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另一常见位置。四.肺的神经内分泌癌分类WHO将肺的神经内分泌癌按病理分为四类,又以生长速度快慢排序,它们分别为:(1)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不典型类癌(4)典型类癌其中典型类癌生长较为缓慢,很少播散到肺外,大约90%肺类癌是典型类癌。非典型类癌生长率为快于典型类癌,并在一定程度上较容易播散到其他器官。它们有更多处在分裂期的细胞,并且看起来更像一种生长迅速的细胞。类癌也可以根据它们在肺内的发生位置分类。(1)中央型类癌:起源于靠近肺中心位置的肺内大气道的管壁,大部分肺类癌是中央型类癌,并且几乎所有中央型类癌都是典型类癌。(2)周围型类癌:起源于小气道(细支气管)并向肺的边缘生长,大部分周围型类癌仍为典型类癌,但相较于中央型类癌,此类型类癌中不典型类癌较多。五.肺类癌的治疗在临床上肺类癌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虽然类癌是起源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肺癌,恶性程度相对比较低,但是只要是癌,就具有癌的生物学特点。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肺类癌也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器官转移的情况,从而对生命造成不良影响。肺类癌一旦发现,就需要给予积极有效治疗。当肺类癌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处转移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在手术之后,如果病理回报的结果,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比较高,恶性程度比较低,并处在早期阶段,并不一定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如果肺类癌已经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者伴有远处器官转移的情况,也可以采用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放疗的治疗方式来控制肺类癌病情的发展,延长生存期。
肺癌术后如何安排复诊计划【写在前面】为了实践我开设互联网诊室的初衷,从现在开始,我将利用空余时间把患者们共性的问题写一写。作为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疑问,非常正常,问题多了就容易焦虑,这个情绪是非常值得理解的。然而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查得越多,若没有查到点子上,只会增加你内心的恐惧。所以,有问题欢迎向我提出,也许你的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正文】对于邻近出院的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随访。因为患者来就诊不容易,一旦离开了医院,再见到医生就不那么方便,即便联系到医生,医生也会有很多患者,未必能够准确记住你的情况,所以对术后如何随访的逻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以在我科进行手术并确诊肺癌的患者为例进行介绍。首先,随访就是术后的定期复查。由于恶性肿瘤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需要术后定期复查,复查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潜在的复发或者转移并及时给与干预。因此术后随访,对于肿瘤患者非常重要。制定随访计划的起点是拿到手术病理报告的时候。这是因为手术病理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患者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处于疾病的什么时期,都是由手术病理报告决定的。以我院为例,手术病理报告一般在术后7-10个工作日内可以出结果。这个时间点很重要,患者要有意识地去获取自己的大病理结果,这可以通过联系自己的管床医师,主刀医师或通过门诊就诊询问。我院会常规给手术出院的患者开一张1个月后的复诊单,以便患者门诊复诊。这次复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①看一下手术病理的结果,②评估一下术后恢复的情况,③明确是否需要术后治疗。如果您提前知道了自己的手术病理结果以及术后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那么这次复诊是可以跳过的。真正对病情开始随访其实是术后3个月的时候。下面划重点,一般而言,肺癌术后的患者遵循以下的随访安排:术后前2年内,每3个月复诊一次;2年后,每6个月复诊一次;5年后,每12个月复诊一次。对于早期肺癌,特别是原位腺癌、微小浸润性腺癌、分化好的浸润性腺癌、典型类癌等相对“温和”的肺癌患者(这里也包括分化好的早期胸腺瘤),随访的时间间隔可酌情适当延长,例如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诊一次,第2年开始每6个月复诊一次,2年后每6-12个月复诊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因此术后随访计划可能出现差异,不可简单对比。若您对自己的随访方案有疑问,可咨询自己的主刀医师、管床医师,也可以门诊咨询相关科室的医师。还有一个问题,在哪里复诊?我们建议术后复诊都尽量在进行手术的医院进行,这是因为医生在判断肺癌患者术后病情变化的时候,可能需要参考手术治疗、术前评估、术后病理的相关资料,而这些资料,在进行手术的医院是最全的,相关科室的医生之间也比较熟悉,必要时有助于开展多学科会诊。如果您实在不便每次都返院复诊,那么至少术后第一次复诊要尽量在手术治疗的医院完成。好了,关于肺癌术后复诊的计划您都了解了吗?
直肠类癌直肠类癌(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发生于直肠黏膜上皮内嗜银细胞的肿瘤。直肠类癌临床较少见,其发展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病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较困难。起初在黏膜下有一个或数个结节,质硬、活动,表面光滑,长到一定程度可穿破黏膜并发生转移。瘤体直径小于1厘米、无淋巴结转移者行局部切除比较安全。 直肠类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本病的高危因素。 检查 1.肛门指检 可触及黏膜下活动、光滑、质硬且界限清楚的肿块。 2.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下可见到有广基息肉样隆起,多为单发,呈灰白色或黄色隆起型黏膜及黏膜下肿物,质地硬,有完整的黏膜覆盖。 3.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对直肠类癌的诊断帮助较大,表现为黏膜内低回声图形,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外形光滑,有助于确定患者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4.病理检查 因直肠类癌位于黏膜下,表面有正常的黏膜覆盖,故做活检应取到黏膜下肿瘤组织才有价值。 诊断 1.直肠指诊如果发现圆形、光滑的黏膜下硬结,应警惕本病。 2.结肠镜及其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结肠镜下典型表现为黏膜下结节状隆起,直径多小于1厘米,质硬,推之常可移动,表面黏膜光滑,颜色较苍白发黄。病理活检可确定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 治疗 1.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