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简称: 中山一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神经母细胞瘤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神经母细胞瘤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神经母细胞瘤/NB--2022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神经母细胞瘤/NB--2022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第十一个国际儿童癌症日——2024.2.15郑州市肿瘤医院/郑州三院放疗科主任王刚教授和血液科主任王羽教授来我科参观交流儿童肿瘤及白血病放疗1例(男/3岁)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两次自体干细胞移植间穿插放疗-TOMO放疗1例(女/3岁9月)高危神母术后化疗后异体骨髓移植前放疗-TOMO放疗(海马&卵巢保护)-来自-南昌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诊疗专家共识CCCG-NB-2021方案概述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常见的颅外实体瘤之一,尤其是小于5岁婴幼儿常见的恶性肿瘤,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或椎旁交感神经系统。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病死率却达15%,其生物学行为多样,病因复杂,尤其高危NB,肿瘤异质性更明显,制定多中心、多学科诊治指南尤为重要。国际上开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逐步改善了NB的预后,目前高危NB治愈率也提高到50%左右。由于国际上各个NB协作组织的分期及危险度各有侧重,导致部分病例临床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国际NB危险度分组(INRG)组织制定的基于影像学定义危险因子的治疗前分期和危险度分组方案,考虑到NB治疗前评估及手术策略的相关因素,有利于各分组间临床比较,目前被国际很多医疗临床及研究机构所采用。流行病学N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在美国,每年大约有650例NB被诊断。发病率每百万分之10.2例,是生命第一年最常出现的癌症,也是最常见的颅外实体恶性肿瘤,在所有儿童恶性肿瘤中占8%~10%。儿童期癌症死亡率中的15%是由NB造成的。其中婴儿患病率约为1例/7000人,15岁以下儿童约为10.54例/100万人,90%在诊断时年龄小于5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NB的生存率,1岁以下儿童五年生存率从86%增加到95%,1至14岁儿童从34%增加至68%。目前研究显示药物、性激素、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母体酒精和烟草暴露、母亲自然流产史,以及父亲的职业暴露与该病无直接相关性证据。家族性NB发病率只有1%~2%,且一般年龄较小,约20%的病例为双侧或多灶性疾病。临床表现NB在临床表现上存在极大异质性,瘤细胞能从未分化状态自然消退到完全彻底的良性细胞表现,也能表现为即使高强度、多方法治疗也不能控制疾病进展。NB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故凡有胚胎性交感神经节细胞的部位,都可发生NB。临床表现因组织学位置的广泛分布、诊断年龄不同和受累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NB可出现副肿瘤综合征,如胆胺或血管活性肠肽的过度生成。过量胆胺可表现为发汗、面色潮红和心悸,过量血管活性肠肽可表现为脱水、腹泻和继发性电解质异常。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也可见于NB。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种:(1)腹部肿块:这是NB最常见表现。(2)眼睑突出症和眶周瘀斑:常见于高危患者,起因于球后转移。(3)腹胀:可能由于肝转移或肿瘤巨大,导致婴儿呼吸困难。(4)骨痛:与转移性疾病有关。(5)全血细胞减少:可能由于广泛骨髓转移所致。(6)发烧、高血压和贫血:多见于有转移患者,偶尔在无转移患者中发现。(7)麻痹:椎旁神经节的NB可通过神经孔侵入,压迫脊髓,引起麻痹。有症状脊髓受压需立即治疗。(8)水样腹泻:在极少数情况下,儿童可能因肿瘤分泌血管活性肠肽而引起严重水样腹泻,或患肠道淋巴管扩张症而丧失蛋白质的肠病。化疗还可引起血管活性肠肽分泌,肿瘤切除术会减少血管活性肠肽分泌。(9)霍纳综合征:霍纳综合征的特征为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和多汗症,是由于NB累犯星状神经节引起的。(10)皮下皮肤结节:NB的皮下转移瘤通常在其上层皮肤上呈现蓝紫色,通常在婴儿中可见。青少年中NB的临床表现与儿童相似。但骨髓受累在青少年中发生频率低,在其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2242他部位(如肺部或脑部)的转移频率更高。神经母细胞瘤规范诊疗原则多中心、多学科整合诊疗原则在人类实体肿瘤中,NB是独特的,其显著的异质性,决定更应规范诊疗。局限性病灶的患儿大部分可被手术治愈,而大于1岁的晚期患儿尽管接受了高强度、多方法(强诱导、手术、放疗、术后清髓化疗+干细胞移植、视黄酸诱导分化和免疫抗体治疗等)治疗,生存率仍较低,因此准确的分期能够指导治疗强度的选择,从而避免治疗过程中的不足治疗或过度。目前认为生物学特性是决定NB与治疗的关键因素:对有着良好生物学特性的NB患者,其治疗强度已有很明显的降低趋势;与之相比,对于具有不良预后特征的NB,其治疗方法已转为强化放化疗。低中危组患儿的治疗,已取得了较为稳定满意的疗效,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期原则及风险评估时引入更能指导预后的因素,细化组内分组,如INRG对2660例1、2期NB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低分期,伴有N-MYC基因扩增的患儿之间预后差异也很大,如果细胞倍数表现为二倍体的患儿群体愈合明显的要比多倍体的差。因此根据准确治疗分组决定治疗强度是将来中低危组患儿治疗的方向。对于高危组患儿,治疗包括三个阶段,即诱导期(化疗和手术)、巩固期(序贯移植及针对原发肿瘤以及残余转移部位的放疗)和巩固期后(免疫治疗和异维甲酸)。治疗强度非常大,这也就要求对病人治疗前的危险度分组更要精确,避免过渡治疗以及治疗不足。低危组治疗计划1.手术+观察2.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手术3.观察(不活检)4.紧急情况下可给予放疗:对化疗反应不够迅速的症状严重危及生命可给予放疗治疗减轻症状。中危组治疗计划1化疗前或化疗中(约4疗程)择期手术高危组治疗计划1治疗计划治疗计划包括三个阶段,即诱导期(化疗和手术)、巩固期(序贯移植及针对原发肿瘤以及残余转移部位的放疗)和巩固期后维持治疗(免疫治疗和13-cis-RA)。先化疗2周期后,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后继续化疗2周期后择期手术。术后化疗2个疗程,总疗程不超过6个疗程。常规化疗结束后自体干细胞移植和放疗剂量为21.6Gy的瘤床放疗(推荐行序贯自体干细胞移植,瘤床放疗在两次自体干细胞移植之间进行)。后进行GD2单抗免疫治疗联合GM-CSF和13-cis-RA治疗。放疗1适应证(1)低危组:仅有极少数病例,当病变复发且无法手术和化疗时,或肝脾肿大抑制呼吸或脊髓压迫等急诊情况下可考虑放疗。(2)中危组:放疗仅限于手术或化疗后疾病进展或化疗后肿瘤持续残留患者。(3)高危组:原发灶瘤床和化疗后持续性转移灶应采用放疗提高局部控制率。2放疗靶区2.1术区放疗术后放疗靶区由术前影像学表现和手术医师术中描述共同决定。针对影像学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照射野不仅包括原发病灶部分,还要包括引流的淋巴结区域,如照射野必须包括一部分椎体,则应将整个椎体包括在照射野内,以减少脊柱侧弯的可能。2.2转移灶放疗超过50%新诊断NB患者已发生,并可发生急症状况,眼眶转移造成视力受损、硬膜外转移引起的脊髓压迫,或骨转移造成严重疼痛。放疗可有效缓解骨和软组织转移引起的症状。(1)放疗剂量目前大多数研究机构认可21.6Gy/14fBID或21.6Gy/12fQD的剂量分割模式,大体残留肿瘤局部可推量到30~36Gy。(2)放疗技术早期研究结果都基于二维放疗技术,目前适形调强放疗(IMRT)已经成为放疗的主流,很多研究IMRT、Proton等放疗技术与二维技术比较,可提供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同时显著减低包括肾脏在内的危及器官受量。(3)放疗副反应急性反应包括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骨髓抑制等。远期毒性主要为对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抑制和第二肿瘤。参考文献:神经母细胞瘤/NB--2022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