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肾性尿崩症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肾性尿崩症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简介一、概述 尿量超过3L/天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因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不足或缺如,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又称中枢性尿崩症(CDI)],以及因肾远曲小管、肾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肾性尿崩症。也可以说,病变部位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中枢性尿崩症或垂体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者,称肾性尿崩症。根据病因,尿崩症又可以分为先天性尿崩症与获得性尿崩症。先天性尿崩症是一组遗传性的单基因病,包括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与遗传性肾性尿崩症。遗传性尿崩症占尿崩症的10%左右。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也称神经垂体性尿崩症(NDI)。 本文仅简述遗传性肾性尿崩症。 二、遗传特点 遗传性肾性尿崩症(HNDI)是一类精氨酸加压素(AVP)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缺陷,使肾对AVP不敏感,导致的以尿液浓缩功能为主要特点的先天性疾病。 目前,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相关致病基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AVP受体-2基因(AVPR-2 )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尿崩症,占所有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的90%左右;另一类是水通道蛋白-2基因(AQP2 )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肾性尿崩症,占所以后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的10%左右。另外,还有极少数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的致病基因不明确。 AVPR-2定位于X染色体Xq28区域,其编码蛋白属于G蛋白家族。该型疾病发病率低,男性常见,女性携带者临床表现多样化。50%左右的AVPR-2突变者家族中有女性携带者,50%左右的患者为新发基因突变。 AQP2定位于12号染色体12q13区域,编码蛋白为水通道蛋白家族;突变类型至少有40余种。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性尿崩症(ADNDI)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肾性尿崩症(ARNDI)。 三、症状体征 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尿浓缩功能障碍,对外源性的AVP无反应,即给予外源性的AVP后,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或升高不超过原来的50%。 成年人表现为多尿、多饮,每日排除低渗尿液15-20L。新生儿易出现反复易激、呕吐、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发热、便秘及脱水等相关表现;长期反复脱水与高血钠可能会导致持久性的脑神经细胞的器质性损害,倒是患儿出现精神异常与发育障碍。泌尿系统的并发症也很常见。 四、发病机制 X连锁隐性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由于突变的AVP受体-2对AVP的抵抗程度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大部分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编码受体滞留在细胞内,少数突变受体能到达细胞表面。但不能与AVP结合或不能有效地引发细胞内的腺苷酸化话梅级联反应。无论是AVP受体-2数量减少还是其结构或功能改变,都导致AVP受体-2不能介导AVP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肾性尿崩症。 五、治疗 治疗:针对各种不同的病因积极治疗有关疾病,以改善继发于此类疾病的尿崩症病情。药物治疗:轻度尿崩症患者仅需多饮水,如长期多尿,每天尿量大于4000ml时因可能造成肾脏损害而致肾性尿崩症而需要药物治疗。 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兴奋大脑口渴中枢;并且易助火生热,化燥伤阴,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忌饮茶叶与咖啡。茶叶和咖啡中含有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周围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原发性尿崩症一般属永久性,须坚持服药治疗。 六、遗传咨询 1.按照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咨询。 2.如果先证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按该模式遗传方式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