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滢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女性乳头畸形治疗:乳头肥大和乳头内陷畸形

发表者:季滢 人已读

女性的乳头不仅具有哺乳功能,而且还能够体现形体美。普遍认为正常东方女性:乳头直径是8~12mm,高度是5-10mm;而乳晕直径是30-34mm。

2005年 宋震坤测量结果:

1 乳头的平均直径为10.2+1.9mm

2 乳晕的平均直径为33.8+13.7mm

3 乳晕与乳头直径之比约3.4:1.0

4 乳房与乳晕直径之比为3.7:1.0

5 体重指数与乳晕乳头之比呈正相关

比较常见的乳头畸形包括:乳头肥大畸形;乳头内陷畸形

乳头肥大畸形:通常出现在青春期,怀孕后更加明显,绝经后依然肥大。并且是双侧发病,乳头直径≥20mm,成球形、菌伞型等。现在,随着女性对美"日渐精进"的追求,这类手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和认可。为了将安全、功能和美学完美结合,我们应用一种保留乳头导管的乳头肥大缩小整形术,环形、纵行各切除一条乳头皮肤,并切除部分皮下组织,同时降低乳头高度、缩小乳头直径,形成的皮瓣应用 “Z”成形术原理,避免瘢痕挛缩导致的乳头畸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乳头内陷畸形

乳头内陷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为乳头、乳晕平滑肌及输乳管发育不良、内部纤维束牵拉、乳头下缺乏支撑组织所致。影响乳房外观和正常受乳,还容易引起局部病变,多为先天性畸形。

乳头内陷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前者为先天性乳头发育不良,此型乳头内陷严重;后者为先天性乳晕下肌层肥大,使乳头埋于乳晕平面下,此型内陷轻。

1974年Schwager报道:乳头内陷畸形的发生率为2%,

1999年Park等对1625名年龄在19~26岁的未婚女性体检发现有53例即3.26%的青年女性存在乳头内陷畸形。绝大多数乳头内陷为先天性畸形

分级

Sakai分级:

I级,可以通过手法复位矫正,而且乳头突出持久;

II级,可以通过手法矫正,但是容易复发;

III级,只能通过手术矫正。

国内临床上也分为三型:

I型,乳头部分内陷,乳头竟不存在,能轻易用手将内陷的乳头挤出,挤出后乳头大小与常人相似;

II型,乳头全部内陷在乳晕之中,但可以用手挤出乳头,乳头较正常小,多数没有乳头颈部;

III型,乳头完全埋在乳晕下,无法将内陷的乳头挤出。

治疗方法

A、手法牵引:适用于I、II型乳头内陷,每次练习持续5分钟,每天至少两次,需长期坚持治疗,优点是对输乳管没有损伤,缺点是疗效巩固困难,容易复发,在妊娠中晚期进行可能导致早产。

B、负压吸引:吸乳器吸引和注射器抽吸。

C、手术治疗

1879年Kehrer首次报道,目前手术方法根据其原理可分为两类 J: ①于乳头颈部形成一紧缩环,并用部分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以弥补皮下支撑之不足;②松解提起或切断短缩的输乳管及其周围的纤维组织,使乳头复位。70年代出现了许多以乳晕多瓣法为主要特征的术式;70年代后,由于Schwager提出乳头内陷是由于中胚层发育不良、乳头下支撑组织发育不良所致,故70年代后出现的术式多注重乳头下支撑组织的补充。但是手术复杂,损伤较大,瘢痕明显,乳头血运和感觉可能出现障碍,影响哺乳功能。

D、器械持续牵引

这是介于外科手术和保守疗法之间的一种方法,根据乳头内陷的病因之一是乳头中输乳管及纤维组织缩短,并受到口腔正畸、软组织扩张及骨牵引成骨技术的启发,设计了乳头内陷矫治器,牵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短缩的输乳管,将内陷乳头拉长隆起,并在延长过程中输乳管周围产生支持组织,使乳头凸起持久。其特点为保留输乳管完整;不破坏乳房局部结构外形,乳头血运无障碍,感觉正常;瘢痕不明显;简单易行,佩戴方便,不影响正常生活,经临床应用并发症较少。安装

术后次日换药,观察乳头血运及感觉,根据患者情况通过延长或缩短支架上固定的钢丝以调整拉力。隔3~5d再次换药。以后每1个月来复查调整拉力。一般1~3个月内内陷乳头可获矫正,持续佩带3~6个月以巩固疗效。

评价标准 好:外形良好,乳头突度>8mm,感觉良好。 中:外形尚可,乳头突度<8mm,感觉良好。差:乳头突度<5mm,凹陷复发。手术前

治疗后

综上所述,乳头-乳晕复合体是女性乳房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要求乳头乳晕整形的患者也随之增加,这也要求我们外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继续探索更完美的治疗方法。

感谢乔群教授、滕利教授、栾杰教授等,

本文是季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