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
单髁置换的术后康复
发表者:蔡喜雨 1461人已读
术后当日,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冰袋冷敷,减少出血,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回流。待麻醉作用消失后,给予患肢被动的肌肉按摩,由远端开始,双手挤压按摩患肢肌肉,挤向近心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 h 1次,每次5 min~10 min。
术后第1天、第2天为床上训练阶段。病人在前1 d被动按摩的基础上,增加踝关节背伸、跖屈训练及股四头肌训练。
踝关节背伸、跖屈训练,即最大限度地主动屈伸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20 s,屈伸重复10次为1组,每日做2组或3组。
股四头肌训练:①仰卧位,主动下压膝关节,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20 s后放松20 s,重复10次为1组,每日做2组或3组。②仰卧位直腿抬高,抬高在20°~30°,保持20 s后放下,10次为1组,每日做2组或3组。
以上3组训练穿插、间歇进行。
术后第2天,在前面练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主要是进行膝关节自主屈伸,应注意循序渐进,既不要不锻炼也不要急于求成。
被动活动主要使用膝关节练习器(CPM),初次活动范围为0°~50°,每日2次,每次30 min,以后根据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10°。
术后第3d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增加站立及行走训练。在助行器帮助下练习站立,患肢不负重,每次站立5 min~10 min,每日2次或3次。如无不适,即于当日或次日开始在助行器帮助下练习行走,患肢不负重,第1次走5 m~10 m,即在床边绕床1周~2周,以后逐步延长步行距离和时间。在休息时足跟处垫枕,纠正伸直畸形。
以上系统化锻炼原则上应从小活动量开始,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活动量以锻炼结束经休息后不感到疲劳和不适为度。通常情况下术后1周内关节功能恢复迅速,疼痛和肿胀减轻明显,关节屈曲度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6周后关节功能恢复可能进入平台期,此时肿胀消退和疼痛缓解进展缓慢,这一情况大概会持续到10-12周。膝关节屈伸功能的完全恢复和不适感消失可能需要数月到1年的时间。
本文是蔡喜雨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3-12-04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