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欣冬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抑郁情绪为什么在秋冬季节多发

发表者:曹欣冬 人已读

一、 引语

常言有“秋风秋雨愁煞人”、“悲秋”之说。每年症状最重的时候就是在秋季。每当看到青青的树叶在慢慢凋零,绵绵的秋雨洒落在脸上,心中便充满着惆怅。

有统计表明,抑郁症一生中的发病率约为5%,其中15%的病人在秋冬季节初次发病。秋季万物肃杀,景象悲壮,很容易使人触景生情。抑郁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转变为抑郁症

在秋冬季节,患抑郁症的人数明显增加,比平时多出大约10%。

秋冬交替,心灵也要防“感冒”。北京安定医院秋冬季节门诊抑郁症的患者与平时相比有所增加。悄然袭来的“灰色杀手”轻则使患者情绪低落,重则导致卧床不起,情绪沮丧,甚至崩溃和自杀。

二、 中医病因病机

抑郁症的首要病因是情志刺激,而七情致病的特点是首先导致气机紊乱,直接伤及内脏。在体质因素的基础上,七情引起气机郁结,进而神郁,神气郁结则发生抑郁症典型精神症状,神郁与气郁相互影响,使疾病缠绵难愈。由于气的运动涉及全身脏腑各种功能,所以,气郁还是引起抑郁症躯体症状的重要病理机制。

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时间性,如冬春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症状的严重程度有早重晚轻的特点。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值得人们去探讨。《黄帝内经》时藏阴阳理论有关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的论述是中医对生命节律认识的重要内容。

《黄帝内经》理论十分重视天地阴阳周期性变化对人生命活动的影响,自然四季递迁节律通过影响生命的进化过程,使生命活动产生与之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并通过遗传代代相传。伴随自然界四时推移而发生的气候、光照等变化,可用四时阴阳消长来概括,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阴长阳消,使万物呈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黄帝内经》指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其功能与四时相应,即在四时分别由五脏主持人的生命活动,“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素问·脏气法时论》);人体通过五脏系统的调节、控制,使机体功能活动与四时阴阳消长相应,脏腑气机在春夏升发、长旺,功能活跃,生机勃发,精神情志也趋于兴奋,思维敏捷,活动增加;在秋冬收敛、闭藏,功能低下,生机内藏,精神情志趋于抑制,思维迟缓,活动减少。中医的四时八节,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也就是太阳在一年运动中所处于天空的八个不同方位,太阳在天空中不断移动,对地球照射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由此引起地球上光照时间与量的变化,使自然气候产生较多规律变化,产生四时的递迁。冬至阳生,夏至阴生,但此时仍然阴极或阳极之时,冬至前后寒冷严重,夏至前后酷暑,其阴阳寒热波动不大。而春分和秋分则自然阴阳之气交接胜负之时,自春分始自然界由阴气主令转为阳气主令。至秋分始自然界由阳气主令转为阴气主令。因而以春分、秋分之时对人体的影响更大。在春秋节阴阳之气交接时的变化较为迅速,气候寒热的转变对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会带来巨大影响。当自然变化反常,四时阴阳消长规律紊乱,超过人体适应能力,或素体正气有亏损,五脏精气虚弱,五脏系统调控能力不足,不能及时调整机体的功能,维持体内生理活动的稳定,即可引起疾病的季节性发作或加重。抑郁症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症候为主要表现,病机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为主,进而使五脏系统功能失调,心神不能正常地感应、评价外界事物,从而产生抑郁。因肝与春相应,若由于种种原因使肝系统功能减退,当春季少阳之气升发之时,不能应时而旺,肝气当升不升,更易致气机郁结,故抑郁春季多发。“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素问·脏气法时论》)。由于五脏各有不同的阴阴属性和功能特点,使人体不仅在生理上随自然四时变化表现出阴阳消长及生、长、收、藏四季节律,也使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表现出相应的季节特征。

现代精神病学发现,抑郁症患者脑脊液(CSF)中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的代谢产物春天低,夏天高;正常人血小板5-HT再摄取的最大结合速度最低值在春秋二分,最高值在冬夏二至,而抑郁症病人上述节律明显紊乱。另外,抑郁症患者CSF中的吗啡样肽类物质浓度的峰值分别在8月末和10月末,春季为低值,与抑郁症发病和自杀频度的季节变动相似。第二信使假说认为,抑郁症发病的关键在于第二信使系统之间的失衡,环磷酸腺苷(cAMP)系统功能减退导致抑郁,反之则躁狂。有人在改进利血平抑郁模型的基础上,于二分二至4个时点,测定了正常与模型大鼠(Wistar系,雄性)脑内cAMP、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及其四季变化。结果显示,模型大鼠脑内cAMP含量四季均明显降低,正常与模型大鼠cAMP的四季节律均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约为秋季最高值的1/15一1/20;cGMP、cAMP/cGMP值显示与cAMP相似的季节节律,且模型大鼠cGMP、cAMP/cGMP均于春季异于正常。正常SP在春季含量最高,SS峰值在秋季,谷值在春季,而模型大鼠SP含量春季最低,SS的峰值在春季,二者均于春季紊乱。以上结果提示,cAMP生理节律春季低浓度可能是抑郁症春季多发的基本原因,在此基础上,由神经递质、神经肽等脑内活性物质的季节节律在春季紊乱而诱发,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不能适应自然季节的变化在精神情感上的体现。

本文是曹欣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