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右冠脉起源于左冠窦PCI一例
发表者:闫小响 1033人已读
右冠脉起源于左冠窦PCI一例
闫小响 胡健 张瑞岩
【病史】
患者,男性,60岁,主诉:阵发性心前区疼痛3月余。
近3月来,患者反复出现局限性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约3-5min,自服保心丸等未见明显好转。无发热、头晕、心悸、黑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冠状动脉(冠脉)CTA示:RCA近段60%左右狭窄,给予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治疗。因胸闷、胸痛未见明显好转,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
有高血压史15年,长期服用硝苯地平,但血压控制不详。否认糖尿病和高脂血症。2006年曾因发作性胸闷心悸1月在我科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大致正常。
体格检查:
体温:36.5C,脉搏:77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 133/105 mmH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未见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实验室检查:
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00 ×109/L,中性粒细胞 62.5%,红细胞计数4.70×1012/L,血红蛋白 144 g/L,红细胞比容 0.424,血小板计数 212×109/L。
l血糖:空腹血糖5.6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5.9%
l血脂:甘油三酯 1.68 mmol/L,总胆固醇 3.6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68 mmol/L,载脂蛋白A 1.50 g/L,载脂蛋白B 0.58 g/L,载脂蛋白E 3.2 mg/dL,脂蛋白(a) 0.31 g/L;
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7 IU/L,谷草转氨酶 11 IU/L,碱性磷酸酶 57 IU/L,γ-谷氨酰转肽酶 21 IU/L,总胆红素 10.2 μmol/L,直接胆红素 2.1 μmol/L,总蛋白 67 g/L,白蛋白 40 g/L,白球比例 1.48,胆汁酸 9.6 μmol/L;
l肾功能:尿素5.3 mmol/L,肌酐85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84.8 mL/min/1.73m2,尿酸401μmol/L,胱氨酶蛋白抑制剂 1.04 mg/L;
l电解质:钠 138 mmol/L,钾 3.58 mmol/L,氯 104 mmol/L,二氧化碳 31.0 mmol/L,钙 2.28 mmol/L,磷 1.12 mmol/L;
lDIC全套:APTT 27.8秒,PT 10.5秒,INR 0.89,TT 18.60秒,纤维蛋白原 2.5 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1.0 mg/L,D-二聚体定量 0.29mg/L。心肌酶和肌钙蛋白:谷草转氨酶 14 IU/L,乳酸脱氢酶 150 IU/L,肌酸激酶 96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 1.7 ng/mL,肌红蛋白定量 24.1 ng/mL,肌钙蛋白I 0.01 ng/mL。
l脑利钠肽前体43.8 pg/mL。高敏C反应蛋白 0.49 mg/L。
辅助检查
l心电图:正常。
l超声心动图检查
一、M型主要测值(mm):
名称测量值正常参考值
主动脉根部内径 35 20-37
左房内径 36 19-40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48 35-56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30 20-37
室间隔厚度 10 6-11
左室后壁厚度 10 6-11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
1.各房室无明显扩大;
2.左室壁不增厚,静息状态下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明显异常;
3.各心瓣膜未见明显增厚,开放不受限。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
1.房、室间隔水平未见明显分流;
2.二尖瓣轻微反流;
3.主动脉瓣轻微反流;
4.轻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32mmHg。
四、左心功能测定:
名称测量值名称测量值
左室舒张末期容量(mL) 111 左室收缩末期容量(mL) 37
左室射血分数(%) 69 左室短轴缩短率(%) 36
每搏输出量(mL) 74
诊断意见: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冠脉造影及PCI过程】
冠脉造影:
左主干(LM)无狭窄、前降支(LAD)无狭窄,回旋支(LCX)细小,无明显狭窄。右冠造影时,首先常规应用6 F JR 3.5造影导管,因未能成功将导管插至右冠脉开口,遂换用3DRC造影导管,但仍不能成功选择性插入右冠脉开口,但隐约显示右冠脉走形。最后换用 Cordis 6 F XBRCA指引导管,成功显示右冠脉,并发现近中段80%狭窄。
PCI过程:
自上述指引导管对位于右冠口,0.014 Runthrough导丝通过病变至右冠脉远端。直接于狭窄病变处植入Xience Prime LL 3.5*18 mm支架(扩张至16 atm),最后用Hiryu 3.75*10mm非顺应性球囊行高压后扩张至16 atm。再次造影示支架内无残余狭窄,血流TIMI 3级。
【点评】
1、冠脉畸形(包括冠脉起源异常和分布异常等)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冠脉造影发现,冠脉起源异常发生率为0.5%-1.0%,以右冠脉起源左冠窦较为常见,少数为左冠脉起源于右冠窦 (发生率为 0.25%)。冠脉行路径可分为四种:主动脉后型、主动脉前(动脉间)型、肺动脉前型和肺动脉下(间隔)型。大多数成人先天性冠脉起源异常患者,其冠脉血流正常,故常常不引起心肌缺血。由于主动脉后型和肺动脉前型冠脉起源异常通常不伴血管受压,因而不易引起临床症状。但是,当右冠脉开口于左冠窦时,则存在心肌缺血或猝死的风险。主要原因是: ①冠脉行走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管腔受压(产生功能性狭窄),尤其在患者运动和情绪激动时更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②右冠脉狭长曲折容易造成痉挛,表现为变异性心绞痛;③窦房结动脉多发自右冠脉起始部,因此右冠脉受压可累及窦房结动脉,引起窦房结供血不足,导致心律失常。
2、该患者在10年前曾因“发作性胸闷、心悸1月”在我院住院,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大致正常。而10年后右冠脉中段狭窄80%,提示右冠脉起源异常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进程加快。
3、冠脉起源异常患者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不典型胸痛,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冠脉造影。应该指出,当造影显示冠脉起源异常时,需明确冠脉的行走路径,与主动脉、肺动脉的关系,以及血流和管腔通畅情况, 这些对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估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冠脉CTA因其无创、快速、高分辨、三维重建的特点,故成为检测冠脉先天性畸形的敏感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4、冠脉起源异常根据其造影结果和患者临床症状可进行以下干预措施:①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体力活动;②扩张冠脉药物治疗:硝酸酯类;非二氢吡啶类长效钙拮抗剂;④介入治疗;⑤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术。
左上和右上:左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大致正常;
左下:普通JR3.5导管不能显示右冠脉;右下:XBRCA导管右冠脉造影显示近中段80%狭窄
左上:0.014 Runthrough导丝通过病变,支架位(Xience Prime LL 3.5*18mm);右上:充盈支架球囊至16atm;左下:用Hiryu 3.75*10 mm非顺应性球囊扩张;
右下:右冠脉造影示支架内无残余狭窄,血流TIMI 3级。
本文是闫小响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9-05-05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