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鼻中隔前端偏曲的矫正
发表者:常明章 1592人已读
鼻中隔偏曲是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影响鼻腔生理功能,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鼻中隔形态异常或多或少会引起鼻腔气流的改变,从而引起鼻塞、头痛等症状,有时可能妨碍鼻窦尤其是前组鼻窦的引流,造成鼻窦炎或加重鼻窦炎。鼻中隔手术最早由Cottle[2]报道,此后手术方式不断改进,特别是鼻内镜的使用使鼻中隔手术更趋合理、精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根据临床经验我们将鼻中隔前端偏曲分为以下几种情形:①软骨骨折性偏曲:一般由外伤引起,鼻中隔软骨横行或纵行骨折致使鼻中隔软骨突向一侧鼻腔影响鼻腔功能(呼吸、嗅觉);②鼻中隔前端脱位:外伤或发育过程中致使鼻中隔前端没有置于鼻小柱正中,使鼻中隔前端突向一侧鼻腔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呼吸、嗅觉)。③软骨张力性偏曲:发育过程中或外伤引起鼻中隔骨与软骨连接处骨性偏曲致使鼻中隔软骨随之偏曲.
我们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前端偏曲矫正的经验:①该术式的切口较之传统切口靠前,是皮肤切口,术中不易撕裂,通过该切口可以到达鼻中隔、上颌骨鼻嵴、鼻小柱及鼻底,特别是可以向前进入脚间区(两侧大翼软骨内侧脚之间)制作鼻小柱袋;②手术中应尽量保留绝大部分鼻中隔软骨,这样术后鼻中隔比较坚硬,不会随呼吸气流而扇动,一般不影响鼻及面部的发育,故也适合尚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③处理软骨骨折性偏曲时分离对侧鼻中隔软骨与黏骨膜时一般做第二切口,从第二切口进入对侧;鼻中隔前端脱位、软骨张力性偏曲应从鼻中隔软骨前端游离缘进入对侧进行对侧的分离。④术中必须注意的两个关键部位,一个是鼻中隔软骨前下部(前下突)与上颌骨鼻嵴最前端交界处,此处分离后切除过过多软骨或者没有很好地加以固定会引起鼻中隔前部已与上颌骨鼻嵴最前端脱位造成鼻尖上塌陷;另一个为鼻中隔软骨与筛骨正中板交界处,此处分离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过于靠上,会引起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链接分离,软骨失去骨性支架支撑,使鼻中隔软骨整体下沉,造成鼻背塌陷。
通过分析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鼻内镜下对鼻中隔前端偏曲的矫正应进行恰当的、个性化的处理,对于鼻中隔前端偏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术中应对此部位的偏曲彻底矫正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总之,鼻中隔前端偏曲的处理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手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利于消除和改善鼻塞、头痛等症状,维持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影响鼻腔通气的因素众多,正确处理鼻中隔前端偏曲只是众多步骤中的某一环节,需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疗才能保证满意疗效。
本文是常明章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6-10-10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