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微创外科手术
骶管囊肿的认识与治疗
发表者:陈国志 19204人已读
一、 什么是骶管囊肿
骶管囊肿属于硬脊膜囊肿,其内容物主要是脑脊液,部分马尾神经受脑脊液淤积以及重力等方面的影响,会逐渐地进入到囊肿之中,在压力以及运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可能会使部分马尾神经与硬膜粘连,发生牵扯和挤压,从而产生症状。
骶管内,马尾神经的蛛网膜如因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因素引起蛛网膜裂口或者再修复,形成半闭塞的脑脊液堰塞体或交通体,脑脊液就会在坐立、站立、行走时进入这些囊腔内,牵扯马尾神经,产生相应的症状。
交通型与淤积型并非截然不同,往往是疾病进展中不同阶段的表现。骶管囊肿多数被认为是先天性的,也有部分是后天获得的,各型的成因有所不同。不论何种原因,囊肿的形成总是由于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进入并淤积,最终由于流出不畅或重力作用而逐渐扩大。
图1 骶管囊肿,长期认识不足,主要表现腰骶部胀痛
二、 骶管囊肿如何分型
骶管囊肿属脊膜囊肿的一种类型,大体分为两种:
单纯脑脊液型(I型)
囊肿内不含有脊神经纤维,为先天性硬膜憩室或先天性硬膜缺损引起的蛛网膜疝出,多位于骶管S1-3水平,常见于成年人。
混合神经根型(II型)
囊肿内含有脊神经纤维,也称为神经束膜囊肿或脊神经根憩室,为脊髓神经根袖远端的异常扩张形成囊肿,一般位于S2-3水平脊神经节或其远端,多见于成年人。
三、 骶管囊肿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并非不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患者就无症状,其中囊肿较大者也对局部马尾神经根产生压迫症状,特别是在久坐、行走、站立久时有骶尾部的坠胀感觉。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脊膜囊肿患者常有:慢性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疼痛不适为主,还可伴有大腿背侧疼痛、坐骨神经痛、甚至神经源性跛行。
骶管内有支配鞍区、大腿背侧、会阴区的感觉及运动神经,还有支配大小便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囊肿靠近头端会压迫坐骨神经,故有以上临床表现。
骶管囊肿虽非肿瘤,但其脑脊液压力增高,可压迫周围骶神经,经久压力作用,可形成巨大囊肿,持续压迫周围神经纤维,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大小便功能异常。
四、 骶管囊肿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MRI检查是诊断骶管囊肿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囊肿呈长条状囊袋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l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I型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Ⅱ型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囊内有神经根存在。
图2 在核磁影像下,骶管囊肿诊断明确
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进展有持续性,有相应的神经根症状,疼痛比较重,MRI可以明确诊断。
骶管内肿瘤:肿瘤多为实性肿瘤,MRI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强化。
五、 骶管囊肿的保守治疗
无症状、小的骶管囊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先行观察。对于有症状者可在排除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骶管内肿瘤的前提下积极手术治疗。
六、 显微神经外科是处理骶管囊肿的方法以及优势
手术适应症:腰腿疼或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腰腿疼伴下肢肌力、感觉减退;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或性功能障碍。
手术方法:根据囊肿所在的位置,精确C臂X光机定位,确定皮肤切口。神经外科喜欢用以中线为轴的小皮瓣,筋膜切口按中线进行,磨除骶管后骨质,切开硬膜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在显微镜下操作,将囊肿壁修剪成型。用显微剪刀锐性切除囊肿壁,避免损伤神经根,硬膜修整后严密缝合。扩大的骶管腔采用修整的硅胶修补材料固定在钛网上,固定在周边骨质,皮肤逐层缝合,不放引流。
术中应采取头低臀高俯卧位,术后也以侧卧为主,头部不能过高,一周后下地活动, 三周后可以锻炼。
疾病预后
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骶管囊肿的效果令人满意。
本文系陈国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陈国志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7-04-08 12:16
相关文章
网上咨询陈国志大夫
陈国志的咨询范围: 颈椎性眩晕:特定节段椎动脉血管减压术松解术 颈椎病:用颈前入路、颈后入路微创手术 颈椎性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跌倒的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的微创手术 颈椎、腰椎管狭窄:采用局麻下显微镜同侧椎板切除和对侧椎板下以及椎间孔减压手术 帕金森氏病:脑深部核团微创射频术、脑深部核团刺激术(DBS) 儿童脑瘫:采用痉挛肢体周围神经功能微创手术,降低肢体痉挛,有利于运动与康复 三叉神经疼痛: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脑出血、脑梗塞性肢体痉挛:采用痉挛肢体周围神经显微功能手术,降低肢体痉挛,有利康复与运动 脑外伤、脊髓损伤性肢体痉挛:采用痉挛肢体周围神经微创功能手术,降低肢体痉挛,促进康复 更多>>
骶管囊肿2x3x4是大还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