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鲜红斑痣的临床分型及组织学基础

发表者:陈虹霞 人已读

临床上,我们常可以看到鲜红斑痣皮损的颜色从粉红色到紫红色深浅不一,皮损厚度也从平于皮面到增生结节各不相同,那不同表现的鲜红斑痣是否存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给大家介绍下鲜红斑痣的临床分型及组织学基础。

鲜红斑痣本质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和后微静脉的扩张畸形,表现为多发于面颈部的皮肤异常红色斑片。有学者[1]为评判病变程度及治疗后的疗效,根据鲜红斑痣病变的颜色,将其分为3种类型6个等级。(1) 粉红型:红斑颜色为粉红色,此类多见于儿童,病变程度属于1级,如发暗红属2 级,深红则为3级; (2) 紫红型:红斑颜色为紫红色,多见于成年人 ,按颜色深浅又可分为浅紫和深紫,病变程度属于4级和5级;( 3) 增厚型:红斑多为深紫色,表面增厚,可略微突出皮肤,严重者表面可有疣状结节生长,触后易出血,常自觉发痒。多见于年龄较大者,病变分级属于6级。

对于不同颜色鲜红斑痣的组织结构学基础,有学者认为与真皮乳头层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直径有关。因此国外的Wanner五型法[2],根据血管扩张管径的大小分为I(50-80µm)II(80-100µm)、III(100-120µm)IV(120-150µm)V(150µm以上) 简单地可将鲜红斑痣分为三型,红型(50-80µm)、紫型(100-150µm)、增厚型((150µm以上)。也有学者[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随着病变颜色加深,畸形血管由真皮浅层向深层扩张,含充盈红细胞的毛细血管增多;随着鲜红斑痣病变颜色加深,单位面积内的畸形扩张血管不断增加并向深层扩展,这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单位面积内畸形血管周围分布的神经纤维逐渐减少,可能导致血管舒缩紧张性降低,进一步加重了血管扩张。

当然,病变的颜色并不代表病灶内血管的深度、厚薄,也并不完全取决的扩张程度,也与其它的血管参数,如血管走向、血管充盈度、血流量等有关,以及患者表皮的厚薄和色素含量等非血管因素有关。


本文是陈虹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