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文
桃李无言自成蹊——记段荫乔教授二三事
发表者:陈雪融 1283人已读
段荫乔教授供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四川省防痨事业的老前辈,从医执教已59年。他为四川省结核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生的心血。说到段老的成就和事迹,真是难以尽言。他勤于著述,编写结核病专著数十本,发表论文数十篇;他热心科研,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积极参加学会建设,出任四川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多年;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几十年来活人无数;他提携后进,指导年轻医生诲人不倦;他心系边疆,多次到四川阿坝等地巡回医疗,给边远地区的人民带去健康的希望…段老而今已年近八旬,仍然奋战在抗痨事业的第一线,每周坚持查房及坐诊,以及承担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会诊任务。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亲历的段荫乔教授二三事。
我十年前开始在华西医院结核病房任医疗组长,他担任指导教授,所以有幸得到他的亲切教诲。他勤勉不綴,每周都来查看治疗组所有病人,给我们提出关键性的指导意见,有时还要亲自给家属交代病情。病人有时态度不好,他也不以为忤。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再辛苦也从不抱怨。有一年秋天,段老三叉神经疼犯了,疼痛剧烈,严重到粒米不能下咽,只能喝米汤的程度,并且持续了好几个星期。如此疼痛年轻人尚且难以忍受,何况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我们都劝他好好休息,不必上班了,但他硬是不依,坚持每周两次到病房查房,指导疑难危重病人的治疗。不能说话,他就用笔在纸上写下他的指导意见。他还在纸上写道:“我除了不能吃饭和说话以外,其他都是正常的,能坚持上班。”我看了一阵心酸,心想您饭都吃不下了,还说正常呢。就这么坚持了一个多月,病情才慢慢缓解。经过这事,我更深深地体会到段教授那种对救死扶伤工作的挚爱,是如此的深沉与纯粹。
段老对病家一向急人所急,常常让人如坐春风。2012年3月24日,我科举办结核病义诊活动,七十八岁的段老精神矍铄,带着全科医护人员给病人问诊阅片。一位叫周颢的大学生因为在读书所在地——大连查出结核病,消息通过疾控中心传到学校,被学校要求休学一年。他心急如焚,想回四川复诊。父母在华西医院帮他预约挂号多日也未能挂上号。一筹莫展之际,他们在报纸上偶然看到华西医院结核病防治日义诊的消息,急忙一大早来到现场。满头银发的段教授热情接待了他们。他仔细询问病史,查阅痰菌胸片等资料后,微笑着对小伙子说:“你的病,不传染。好好治疗当能治愈”。说罢,他郑重落笔,写下病情证明书,证明病人没有传染性,休息一周即可。得到老专家的诊断,周颢母子顿时松了口气。周颢说,“自从晓得得了结核病,我一直担惊受怕,怕休学一年成绩跟不上,更怕这辈子被这个病毁了。”紧握病情证明,周颢喜不自禁:“休息一周后,我就回学校上课去!”我目睹此景,也觉满心温馨,忍不住写下诗句——“华西义诊沐春阳,段老率队鬓飞霜。。。医患融融聚一堂,予人玫瑰心留香。”
段老工作时从来不怕脏不怕累,很少考虑自己。2013年7月的一天,一个脑膜炎的患者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我们急忙实施心肺复苏。当天因有医生请假病房人手较少,段老便亲自上阵,给病人做心脏按压。那病人是个艾滋病人,我对段教授说:“您指挥我们就行了,不用自己动手。”他摇摇头说:“没事,大家一起动手好了。”就这样,他和下级医生一起,气管插管、心脏按压、检查瞳孔。。。抢救了病人整整一个小时。作为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如此亲力亲为地抢救一个艾滋病人,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打心眼里佩服。
冯友兰先生曾指出,人生能有的成就有三,即学问、事功、道德。段荫乔教授固然三者俱有建树,就我而言,最佩服他的地方还不是他所成就的学问事功,而是他高尚的品德。他宽容、勤谨、认真、低调、务实、坚韧、忘我。。。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对病人的仁爱之心!这份爱心,如星星之火,传递给了他周围的每个人。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今年成都商报“妙手仁心·首届成都好医生口碑”推选活动第一天,段教授便榜上有名。这是实至名归的。我相信,经他诊治的每一位病人,都会被他的仁心仁术所打动。他用他的行动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防痨事业添砖加瓦,值得我们这些后学末进永远学习。
本文是陈雪融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13-11-24 00:00
网上咨询陈雪融大夫
陈雪融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陈雪融的咨询范围: 1 有痰结核菌培养阳性+药敏资料(耐药与不耐药结核均可)的病人,和已经做了,尚未拿到资料的;准备做痰结核菌培养+药敏的病人。另外,还要是能够亲自前往华西医院就诊的病人。2 尘肺病人中的结核感染者。3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