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证治新观念

发表者:张海涛 人已读

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证治新观念

周少虎 谢建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男科 (广州 510405)

[摘要]:在当代社会环境条件下,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的发病学规律同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病因学方面,房劳损伤已不再是主要原因,情志之变则是主要病因学基础,不良生活习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病机学方面,实多虚少是病机转变的普遍规律,脏腑功能改变以肝肾为中心而涉及其他脏腑;在基本病理学方面,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肝郁肾虚血瘀,其中肝郁是主要病理特点,肾虚是主要病理趋势,血瘀是最终病理结果。根据新的发病机制,辨证施治阳痿临床方能取得更好疗效,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整体调节优势。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中医发病学;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即阳痿(impotence, IMP),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阳痿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认为在中医文献仍以阳痿命名为妥。一般认为我国ED发病率约为5%~10%,最新结果表明我国城市20~86岁男性的ED总患病率为26.1%,而40岁以上中老年男子ED的患病率为40.2%[1]。虽然ED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会给患者带来三大危害:精神困扰,心身痛苦;降低对生活的满意度;影响家庭的和睦、幸福和稳定。

1 中医病因病机沿革

1.1中医病因沿革 古今绝大多数中医认为,破阳太早、恣情纵欲及自身戕害(手淫)等房劳伤是引起阳痿的主要原因。然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激致病在中医发病学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种不良的情志因素,日久必导致机体功能紊乱,或忧郁伤肝,或思虑伤脾,或惊恐伤肾等,影响宗筋功能而致阳痿。情志变化往往归因于“郁”,故以上可以称之为“因郁致痿”。 过激的情志变化既是阳痿发生的易患因素或促成因素,又是阳痿的维持因素,有些患者因非情志因素所致病后亦多出现情志抑郁不舒而发生肝郁,即“因痿致郁”,亦即多数阳痿患者在病前病后都存在着过激的情志变化[2]。综上所述,中医病因学认为,在当代社会环境条件下,情志之变已经成为阳痿的主要发病原因。中医学理论认为,恣食肥甘厚味、辛辣煎炒之物,易致湿热内生,湿热下注,浸淫宗筋,宗筋弛纵不举则病阳痿。吸烟、饮酒及饮食习惯与阳痿有显著联系, 因此,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1.2 中医病机沿革 中医病机学理论认为,久病多瘀、久病多虚、怪病难病多痰是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病理变化,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或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但很少单纯的实证或虚证,反映到阳痿的病理变化上也是如此。在阳痿病机的虚实变化上,虽然有因脏腑的亏虚而病者,但更多的是因痰、湿、湿热、瘀、郁等邪实而致病以及虚实夹杂而致病。即对于阳痿中医病机学中的虚实病机规律来说,在当代社会环境条件下,实多虚少是现代人类阳痿病机学上的普遍规律之一。

2 中医辨证分型

阳痿一病,宋以前多不辨证分型,明代才开始出现阳痿分证论治的文献,但阳痿中医辨证分型不一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辨证分型是中医科研的基础,辨证分型不一致,终将影响科研成果的客观评估和临床推广应用,从而制约学科的发展。中医学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反复的理论总结,产生了多种辨证体系,主要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阳痿在中医辨证时,分型不同与采用不同的辨证体系有关,在各种辨证体系中,脏腑辨证占主导地位,其中肾虚和肝郁这两个证型在众多分型中最为常见。在临床上,阳痿各个证型之间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常常呈现相互兼夹的趋势,因此也采用兼夹证的分型方法[3]。一般认为实证在肝,虚证在肾,应先分虚实,其中虚证又包括了肾阴亏虚、肾阳不振、心脾两虚等3个证型;而实证又分为肝郁气滞、精脉瘀阻、湿热下注等3个证型。

2.1 肝郁气滞型:阳事痿弱,精神抑郁,多疑善虑,胸胁胀痛;或针对不同性伴勃起质量有很大差异。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2.2精脉瘀阻型:阳事不举,或举坚时短,阴囊坠胀,阴部时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暗红边有瘀斑瘀点,苔少,脉沉细涩。

2.3湿热下注型:临房不举,或举而不坚,尿道口即有精液溢出,更致痿软;阴囊湿热,口苦咽干,尿黄便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4肾阳不振型:性欲低下,阳事痿弱,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冷滑泄;舌淡苔白,脉沉细尺弱。

2.5肾阴亏虚型: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目涩;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2.6心脾两虚型:阳事痿弱,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心悸少寐,多梦健忘;舌淡苔少,边有齿印,脉细弱。

3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药治疗阳痿效果确切,方法简便无痛苦,副作用少,患者容易接受。但在当前有种误解,众多患者和医生认为,治疗阳痿多用温补壮阳之品,且喜用酒(如以酒将药送服,以酒糊丸,以酒浸药,常用壮阳补气之酒等等)。我国最大方书《普济方》中,用于阴痿,房事不行,阳事幽绝,阳事不起的方剂共有219首。其中由壮阳药,如白石英、阳起石、天雄、附子、硫黄等组成方剂有181首,约占82.65%,用酒的方剂有151首,占68.95%,这种选药组方特点是由当时的“被褐茹藿”.“荆室蓬户”的生活条件所决定。时至今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居住保健条件大为改善,且生活节奏加快、紧张、应激事件增多等诸多因素等,临床上单由阳气衰微所致的阳痿患者明显减少,加之许多患者在就诊前迷信于广告宣传,滥用壮阳燥烈补药之品,结果都口干舌燥、目涩耳鸣、小便艰涩,因此在治疗阳痿病时,不应拘于“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火衰者十居八九”之论,而应因时制宜、辨证施治,不可见阳痿之疾,便予壮阳温补之药,这不仅难以收效,反有助火劫阴之忧[4]。

3.1 肝郁气滞型 治则: 疏肝解郁,通络兴阳。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酌加当归、蜈蚣、巴戟、仙灵脾等)。

3.2 精脉瘀阻型 治则:活血通脉,益肾兴阳。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酌加地龙、蜈蚣、仙灵脾、仙茅等)。

3.3 湿热下注型 治则:清利湿热,滋肾育阴。方药: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酌加丹参、蛇床子、枸杞、女贞子等)。

3.4 肾阳不振型 治则:温肾兴阳。方药: 赞育丹(《景岳全书》)加减(酌加阳起石、鹿茸、补骨脂等)。

3.5 肾阴亏虚型 治则: 滋补肾阴,填精起痿。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味(酌加仙灵脾、肉苁蓉、丹参等)。

3.6 心脾两虚型 治则: 补益心脾,益肾振阳。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减(酌加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

4 阳痿的中医现代研究进展述评

近年来,中医男科在继承传统男科经验及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动力,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在阳痿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不少学者在阳痿的诊断治疗上逐渐突破了在脏腑定位上以肾为中心,在病因病机上以虚为重点,在治疗上以补肾壮阳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开始从多方位考虑阳痿的病因病机,提出阳痿从肝论治[5]、从瘀论治[6];动脉性阳痿以活血为主,静脉性阳痿宜气血双顾;情志之变已取代房劳损伤成为主要病因,不良生活习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病机学方面,实多虚少是病机转变的普遍规律,脏腑功能改变以肝肾为中心而涉及其他脏腑;在基本病理学方面,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肝郁肾虚血瘀湿热,其中湿热是疾病的起始,肝郁是主要病理特点,肾虚是主要病理趋势,血瘀是最终病理结果。

许多研究已证明了补肾活血中药能提高去势大鼠对外部刺激兴奋性,阴茎勃起潜伏期明显缩短;可提高今天的耐受力,抗疲劳;对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对勃起功能、射精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淫羊藿的水提物可明显促进精液分泌,同时发现有雄性激素作用或雄激素增强作用,能使去势大鼠的前列腺、精囊、肛提肌重量增加;蛤蚧具有双相的性激素样作用[7]。中药起效相对缓慢,作用于全身整体,疗效持久,是多靶点效应,因有类似雄激素样作用,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同时具有提高性欲、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适合于阳痿合并有性欲低下的患者。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阳痿一定要掌握适应症,中医药主要适合于功能性勃起障碍为主,对其他器质性和混合性阳痿多采用综合治疗(如配合PDE5抑制剂、负压吸引、手术等),对无症状可辨的阳痿,可采取补肾活血疏肝为主的治疗方案。根据新的发病机制辨证施治阳痿,临床应用得当,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整体调节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庆江,朱积川,许清泉等. 三城市2226例男性勃起功能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3,17(3):191-193.

[2] 秦国政. 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中医发病学规律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4):5-9.

[3] 廖 宸. 阳痿中医分型差异的文献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4)77-78.

[4] 龙荣辑. 阳痿病因病机及辨治规律探要[J]. 中医药学刊,2001,19(3):196.

[5] 王琦. 王琦男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5.

[6] 周少虎,谢建兴. 男科病从瘀论治的临床应用[J].新中医,2007,39(9):97-98.

[7] 李海松. 中医男科疾病研究述评[J].中医杂志,2005,46(11):809-811.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