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心室间隔缺损分类及原因
发表者:崔光浩 3368人已读
心室间隔缺损就是常说的室间隔缺损(VSD)是由于胚胎发育障碍造成心室间隔部位的异常交通,并在心室水平出现左向右血液分流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室间隔缺损通常单独存在,也可以是某种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前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心室间隔缺损按缺损的大小分有小、中、大型缺损;从病性来判断也就是轻、中、重之分。大型心室间隔缺损的患儿症状重,应及早治疗,不需考虑手术年龄因素,而小型、中型心室间隔缺损可等待至两岁左右进行手术治疗。
室间隔由4个部分组成:即膜性间隔、流入道间隔、小梁间隔、流出道间隔或漏斗部间隔。从胚胎发育情况及分布部位,心室间隔缺损可分为膜部间隔或膜周型间隔缺损、房室管型室间隔缺损、漏斗部或干下型间隔缺损及肌部间隔缺损四大类型。
膜部心室间隔缺损:最常发生,常由于心内膜垫组织未能与左右球嵴和室间隔肌部融合所致。
肌部心室间隔缺损:较少见,常由于肌性隔形成时心肌膜组织过度吸收所致,可出现在肌性隔的各个部位,单发或多发。
室间隔缺如,将形成两房一室三腔心。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11-05-16 11:30
网上咨询崔光浩大夫
崔光浩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崔光浩的咨询范围: 风心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先心病、复杂先心病、夹层动脉瘤、房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