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正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25.医学科普

烧伤科普知识培训

发表者:崔正军 人已读

治疗学是外科学一个较年轻的分支,它是研究和治疗由于热力、化学物质、光、电以及放射线等对人体皮肤或粘膜及其深部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器官损害的一门临床学科。因为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一旦遭到严重烧伤,就会使其重要的保护身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受到破坏或丧失,并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产生全身病理生理、生物化学、免疫、代谢等一系列复杂改变,可造成全身各个内脏和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代谢和形态上的变化,从而引起烧伤病人出现诸如、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证。所以说严重烧伤不单纯是一种局部的损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疾患。

烧伤无论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都是常见创伤,一般以热力烧伤(包括热液,如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或塑料液体和固体,如钢水、钢锭或高温塑料等)为主。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化学和电子烧伤亦呈增多的趋势。在森林火灾、易燃易爆物燃烧爆炸、公共场所失火及现代战争均可造成成批的伤员。据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报告,该所1986~1990年烧伤门诊数和住院病人数推算,每年百万人中约有5000~10000人烧伤。战争时期烧伤发生率则更高。

烧伤的严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1.烧伤面积。2.烧伤深度。3.烧伤部位。4.烧伤原因。5.病人年龄。6.病人体质状况。7.有无合并伤(如呼吸道损伤)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烧伤面积和深度,当然,这几种因素又相互有关联和影响,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全面予以考虑和处置。

烧伤面积的估计是指烧伤范围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我国一般采用经实测中国人体表面积而建立的“中国新九分法”来表示。烧伤深度的分类方法则较多,我国传统惯用“三度四分法”;烧伤湿性疗法(mebt)倡用“三度六分法”。同时为了便于成批伤员的收容、组织抢救、及组织人力、物力的安排,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以及有无合并伤等情况,我国也制定了烧伤严重程度的中国分类法,即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类。

烧伤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按局部损伤程度的不同层次,将其划分为类似同心园状的三个区带,即:1.中心为凝固坏死带;2.周围为毛细血管淤滞带。3.外围为充血带。其中淤滞带代表部分组织损伤,属“间生态”状态,充血带和淤滞带组织的主要改变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扩张;血流缓慢和容易发生微血管拴塞;使局部组织缺氧并造成对全身的影响,因此,如何阻止和改善淤滞带和充血带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全身的影响,使其尽快的恢复并达到生理的修复状态,而不是向更深或更坏的病理变化发展,对淤滞带而言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从这种认识出发,烧伤的局部处理除了要重视防治感染外,重视对淤滞带病理变化的防治,并使之达到尽快的恢复和生理愈合,才能有利于对烧伤损害的防治。

烧伤引起的一系列全身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就整个烧伤的临床过程而言,表现为以烧伤的组织损害为一方,机体的防御和修复为另一方,形成了贯穿烧伤整个病程始终的矛盾。对烧伤临床的过程大致分为四期:1.体液渗出期(又称烧伤休克期或复苏期)。2.急性感染期。3.修复期。4.康复期。事实上,以上四个时期的划分是相对的,并不能完全截然分开。分期的目的在于掌握烧伤病程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利于处理各期的主要矛盾和并发症和增加临床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以指导临床工作的展开。

二、进展的回顾

祖国医学对烧伤的治疗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三世纪,晋代葛洪〈肘后方〉(公元341年)和晋末〈刘涓子鬼遗方〉(公元483年)中,已有治疗水火烫伤的记载,所用药物及治则,特别是内外兼治、辩证施治的观念,迄今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几千年来,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学哲学思想和医学体系。西方出现有关烧伤的文献为《烧伤外科病理和治疗手册》(billroth1878),经过百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烧伤休克,感染,创面处理,植皮,并发症以及烧伤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等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烧伤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自1949年解放后,长期贯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1958年上海二医附属广慈医院成功抢救了严重烧伤总面积89.5%其中Ⅲ度烧伤达23%的钢铁工人邱财康,并向全国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推广,舆论传颂为医学奇迹(当时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的病例难以治愈)。从此我国烧伤医学在全国各地得到重视,全国和全军涌现出许多烧伤专业组;科;研究所和中心等常年从事烧伤治疗研究的专业队伍,1985年中华医学会成立了烧伤外科学会,并创办了专业期刊《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通过不断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积累了不少具有我国特点的治疗经验,80年代以来,各地治愈特大面积烧伤和广泛的Ⅲ度烧伤达80~90%的病例已不罕见。

自1987年以来,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徐荣祥教授创立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由国家科委公布为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并由卫生部向全国推广。十余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各临床应用单位获得了的治疗效果和研究成果。1989年出版了《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向国内外发行,并经常举办专业医师培训学习班和每二年举办一次全国学术经验交流会,历届还评出了90%以上烧伤面积的“烧伤康复明星”病例进行验证。1996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领导下,成立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烧伤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组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先后引进和应用了此项新技术,获得了理想的疗效,并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说明我国烧伤的临床治疗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现将主要进展简介于下。

1.关于休克期输液

在无法改善烧伤后血管通透性增加这一造成烧伤休克的主要因素的情况下,当前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仍是静脉输液。国外曾总结了许多输液公式,50年代出现evans公式,继而blook's公式;60~70年代出现了parkland公式,继而有了改良blook's公式,还有高渗盐溶液公式、胶体公式等,实践证明这些公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表现在临床上烧伤休克造成的死亡率明显减少。我国较常应用的公式为上海公式及重庆公式等,都属于胶体和晶体并重的公式,只是输液总量和比例与国外公式小有不同,一般胶晶体的调整系数采用1.5来计算。70年代以来,国外parkland公式,认为输液需要扩张整个细胞外液才能维持血容量,而细胞外液主要为含钠离子的溶液,因此伤后第一个24小时输入含钠的晶体液进行扩容更为合理。但是,近年来,许多学者又提出单纯输入晶体液有使病人负荷过大,发生低蛋白血症和组织水肿难以消退,增加感染易感性的弊端,仍主张第一个24小时内适量补给胶体。较符合我国学者的观点,我国学者认为应从烧伤治疗的全局考虑,强调要求病人应平稳和安全地度过休克期,为以后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来在mebt的治疗实践中,徐教授总结在抗休克时,应注意强心、保肾,并发现输液量一般较上述我国胶晶型公式的量少,提出可将调整系数由1.5改变为1进行计算,同时提出尿量要求每小时每公斤体重以1毫升为基准来作为调节补液量及速度的依据,可供在采用烧伤湿性疗法时参考。

2.关于烧伤感染

在烧伤休克死亡率明显下降后,烧伤创面感染及其所致的全身性侵袭性感染,以及由此而造成人体内脏器官的继发损害,甚至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smof)已成为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60年代以来除加深了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等防治知识和消毒隔离措施的研究外,1964年teplitz提出“创面脓毒症”(burnwoundsepsis)的概念,增强了对创面感染的认识,明确了侵入创面每克正常组织的细菌数超过10的5次方,并有明显的全身炎症体征,即使血培养阴性亦可诊断存在全身侵袭性感染—烧伤创面脓毒症,在治疗措施上强调局部和全身并重,从而加强了局部抗菌抑菌外用药的应用和发展。自70年代以来,提出并证实了肠道细菌易位学说,认识到在烧伤后休克和免疫力明显低下的情况下,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不容忽视,应及时注意采取防治措施。近年来,从分子水平对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反应细胞和炎性介质如细胞素等的研究和发现,改变了一些传统的对它们功能概念的看法,如炎性细胞的分泌功能;炎性介质的调理和过度反应以及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atoryresponsesyndrom)等的认识,都关系到临床上对烧伤感染的判断及防治尚需进一步研究。

mebt强调创面与全身反应的整体辩证关系,认为与创面及全身反应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决定因素与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的反应失调有关,应注意予以调节,并认为mebt所应用的主要药物mebo对这些因素具有调节和抗毒作用,特别是mebo中所含主要成分β-淄固醇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深讨。

3.关于创面外用药

由于创面的存在是烧伤的主要问题,正确的创面处理十分重要。祖国医学历来重视创面外用药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用于创面治疗的处方不下数千种。现代医学自60年代提出“创面脓毒症”的概念以来,西医也重视和发展了局部外用药的应用,主要是抗菌的外用药诸如碘胺类,金属盐类,抗生素类,喹诺酮类及有机磺制剂等,其中使用最广的当属磺胺嘧啶银,它的抗菌作用对控制创面感染虽有显著效果,但对细胞的活性亦有一定的损害作用,特别是使用高浓度的磺胺嘧啶银糊剂或混悬剂,有使创面损害加深之嫌。

mebt应用为另一种类型的烧伤外用中药,是一种温差型基质的制剂“湿润烧伤膏”(mebo),它虽无直接的杀菌抑菌的实验室效应,但微生物学研究证实其可使细菌的繁殖和毒力发生变异,同时具有保护创面,恢复淤滞带的变化,改善局部血循环,通畅引流等作用,从而不但具备了控制局部感染的能力,而且具有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烧伤创面生理愈合的综合作用。自1989年经卫生部推广在许多医院应用后,据《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多篇报告,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改变

烧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

一、的现场与处理

烧伤的急救是否及时,后送是否得当,对以后的治疗以及伤员的预后和转归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成批收容时,要谨慎对待,不容忽视。

(一)烧伤的急救

急救的原则是迅速解除致伤原因,使伤员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作好转送前的准备工作。

1.“灭火”

一般而言,烧伤的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则治疗越困难,预后越差。因此,急救的首要措施是“灭火”,即去除致伤源,尽量“烧少点、烧浅点”。不少烧伤过程,例如火焰烧伤时的衣服着火、化学烧伤等,均有一定的致伤时间,且烧伤面积和深度往往与致伤时间成正比。因此,如果迅速进行有效的灭火,是可以减轻伤情的。平时除加强烧伤防护措施外,应大力开展互救自救的教育,熟练掌握各种制式灭火器材的使用,学会利用身边材料进行各类致伤原因的灭火方法,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分秒必争。

(1)化学烧伤化学致伤物质的种类甚多,化学烧伤的一般灭火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下。

①所有化学烧伤时均应迅速脱去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服。

②化学烧伤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浓度外,多与接触时间有关。因此无论何种化学物质烧伤,均应立即用大量清洁水冲洗至少20分钟以上,一方面可冲淡和清除残留的化学物质,另一方面作为冷疗的一种方式,可减轻疼痛。注意开始用水量即应够大,迅速将残余化学物质从创面冲尽。

③一般现场无适合的中和剂,如果有,可考虑应用(如磷烧伤时可用5%碳酸氢钠)。但切不可因为等待获取中和剂,而耽误冲洗时间。应予注意的是,使用中和剂所发生的中和反应可产生热量,有时可加深烧伤,而且有些中和剂本身也有损害作用。因此最切合实际的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清洁水冲洗。

④头面部烧伤时,应首先注意眼睛、尤其是角膜有无损伤,并优先予以冲洗。尤其是碱烧伤,能引起跟组织胶原酶的激活和释放,造成进行性损害。在应用大量清洁水冲洗的同时,如有条件,可使用胶原酶抑制剂或球结膜下注射自体血清。

(2)热力烧伤包括火焰、蒸汽、高温液体(如沸水、沸油等)、高温金属等,为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①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面料的衣服。以免着火衣服或衣服上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

②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

③迅速卧倒后,慢慢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伤员衣服着火时站立

或奔跑呼叫,以防止增加头面部烧伤或吸入性损害;

④迅速离开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伤和窒息;

⑤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如毯子、雨衣(非塑料或油布)、大衣、棉被等,最好是阻燃材料,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与空气隔绝;

⑥凝固汽油弹爆炸、油点下落时,应迅速隐蔽或利用衣物等将身体遮盖,尤其是裸露部位;待油点落尽后,将着火衣服迅速解脱、抛弃,并迅速离开现场,不可用手扑打火焰,以免手烧伤(含磷可凝固汽油弹烧伤时,灭火方法同磷烧伤);

⑦冷疗。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能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因此如有条件,热力烧伤灭火应尽早进行冷疗,越早效果越好。方法是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冷水中(水温以伤员能耐受为准,一般为15~20℃,热天可在水中加冰块),或用冷(冰)水浸湿的毛巾、沙垫等敷于创面。治疗的时间无明确限制,一般掌握到冷疗停止后不再有剧痛为止,多需0.5~1小时。冷疗一般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的烧伤。对于大面积烧伤,冷疗并非完全禁忌,但由于大面积烧伤采用冷水浸浴,伤员多不能耐受,特别是寒冷季节。为了减轻寒冷的刺激,如无禁忌,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吗啡、杜冷丁等。

(3)电烧伤由于电弧或衣服着火引起的烧伤灭火方法同一般火焰烧伤。一般所指的电烧伤系电接触烧伤,即电流直接通过身体引起的烧伤。不仅烧伤深,有时可使大块组织或肢体炭化,甚至立即危及伤员生命。急救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拉开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物品(木棒或竹器等)拨开电源,并扑灭着火衣服。在未切断电源之前,急救者切记不要接触伤员,以免自身触电。灭火后,如发现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应在现场立即行体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待心跳和呼吸恢复后,及时转送就近医院进一步处理;或在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将伤员迅速转送至最近的医疗单位进行处理。

2.灭火后的处理

灭火后的急救处理,依烧伤面积大小与严重程度,以及有无复合伤或而异。一般应按下列顺序处理。

(1)检查首先检查可立即危及伤员生命的一些情况,如有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严重中毒等,应迅速进行处理与抢救。不论任何原因引起心脏停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应就地立即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的同时,将病人撤离现场(主要是脱离缺氧环境)待复苏后进行后送;或转送到就近医疗单位进行处理。

(2)脱离现场一般伤员经灭火后,迅速脱离现场,移至安全地带或就近的医疗单位。

(3)判断伤情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判断伤情,应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复合伤或中毒等。

(4)镇静止痛烧伤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烦躁,应予以镇静止痛。对轻度烧伤病人,可口服止痛片或肌肉注射杜冷丁。而对大面积烧伤,由于外周循环较差和组织水肿,肌肉注射往往不易吸收,可将杜冷丁稀释后由静脉缓慢推注,一般与非那根合用。但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合并吸入性损伤或颅脑损伤者应慎用或尽量不用杜冷丁或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可改用鲁米那或非那根。切忌大量长期应用镇痛镇静药物,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5)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因吸入性损伤或面部烧伤发生呼吸困难者,根据情况用气管插管或切开,并予以吸氧。如有co中毒征象,短时间内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6)创面处理灭火后,即应开始注意防止创面污染,可用烧伤制式敷料或其他急救包三角巾等进行包扎,或用身边材料如清洁的被单、衣服等加以简单保护,以免再污染。同时也使创面在搬运过程中得到保护,防止再损伤。急救包扎时,已肯定灭火的衣服可不脱掉,可减少污染。若为化学烧伤,所浸湿的衣服必须脱掉。寒冷季节还应注意保暖。

(7)复合伤的处理如有应进行固定;颅脑、胸腹等严重创伤在积极进行抢救的同时,应优先送至邻近医疗单位处理;一般创伤进行包扎。

(8)补液治疗由于急救现场的不具备输液条件,伤员一般可口服适当烧伤饮料(每片含氯化钠0.3g,碳酸氢钠0.15g,苯巴比妥0.03g,糖适量。每服一片,服开水100ml,或含盐的饮料,如加盐的热茶、米汤、豆浆等。但不宜单纯大量喝开水,以免发生水中毒。狗的实验研究证明,30%浅Ⅱ度烧

伤早期口服烧伤饮料,伤后并经颠簸(模拟后送情况),实验狗均未发生。临床上,也发现浅Ⅱ度烧伤面积的青壮年经早期口服补液,大都可不发生休克。然而对严重烧伤,浅Ⅱ度烧伤面积超过1%的小儿或老年,已有休克征象或胃肠道功能紊乱(腹胀、呕吐等)的伤员,如条件允许,应进行静脉补液(等渗盐水、5%葡萄糖盐水、平衡盐溶液、右旋糖酐和/或血浆等)。

(9)应用抗生素对大面积烧伤伤员应尽早口服或(肌)注射广谱抗生素。

(10)及时记录及填写医疗表格,以供后续治疗参考。

3.急救注意事项

(1)现场抢救,特别是成批烧伤病人的现场抢救是一项紧张的工作,救治人员必须沉着、镇静,有组织地协调工作,不可忙乱。

(2)衣服着火时,要制止伤员奔跑呼叫,以免助燃和吸入火焰,并使伤员迅速离开密闭和通气不良的现场。防止吸入烟雾和高热空气引起吸入性损伤。

(3)化学烧伤时,往往同时有热力烧伤和中毒,抢救人员应全面考虑和处理。务必弄清化学物质的性质。冲洗时水要多,时间要够长,力求彻底。如疑有全身中毒的可能性,应及早处理。

(4)灭火时,力求迅速,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材料或工具。一般不用污水或泥沙进行灭火,以减少创面污染,但若确无其他可利用材料时,亦可应用污水或泥沙,不要因此而使烧伤加深,面积加大。

(5)已灭火而未脱去的燃烧过的衣服,特别是棉衣或毛衣,务必仔细检查是否仍有余烬未灭,以免再次烧伤,或烧伤加深加重,特别是对神志不清或昏迷的伤员。

(6)对有吸入性损伤的伤员,应密切观察,并迅速后送至附近医疗单位进一步处理。

(7)除很小面积的浅度烧伤外,创面不要涂有颜色的药物或用油脂敷料,以免影响进一步创面深度估计与处理(清创等)。一般可用消毒敷料包扎或清洁被单等包裹保护创面。水疱不要弄破,也不要将腐皮撕去,以减少创面污染机会。

(8)要重视记录和各种医疗表格的填写。除记录烧伤面积、深度、复合伤和中毒等外,应将灭火方法、现场急救及治疗措施注明,并作初步的伤情分类,特别是成批烧伤时,应分清轻、重、缓、急,便于后送及进一步治疗参考。

(二)现场处理

无论平时或战时,在现场抢救之后,均需先将伤员迅速移至就近的医疗单位进行初步处理,然后依情况进一步处理。严重烧伤伤员休克发病率高,如后送不当将加重休克或加速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就某一具体伤员而言,该不该后送,后送时机和后送工具的选择,以及后送途中应注意什么问题,都必须周密计划。既要考虑到当时的人力和物力条件,更需考虑伤员的具体情况。现就下列几个问题,加以阐述。

1.就地治疗

严重烧伤伤员经长途转运,颠簸与反复搬动,再加之途中治疗不及时等原因,休克多明显增重,创面感染也显著加重、有的伤员甚至在后送途中死亡。即使到达目的地以后虽经积极抢救,有的也难以从严重休克中抢救过来;或虽勉强渡过休克,但由于机体缺血缺氧时间较长和抵抗力已严重低下,常常接踵而至的是暴发全身性感染或/和发生严重内脏并发症甚至器官功能衰竭,致处理困难,病死率很高。如有可能,应尽量创造条件,就地(指现场邻近医疗单位)进行早期治疗。

开展就地治疗应注意下列事项。

烧伤现场急救与后送

(一)现场:

1.灭“火”: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灭火,消除致伤原因。热力致伤者,可行“创面冷却疗法”。用清洁水(如自来水、河水、井水等),水温5-200c,冷敷或浸泡创面,需持续1/2-1小时,以取出后不痛或稍痛为止。适用于中、小面积,特别是头、面、四肢。

(1)一般火焰的灭火:保持镇静,忌奔跑,跑则风大加重燃烧。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卧倒,缓慢打滚压灭火焰,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灭火。他救时,将伤员按倒,同时用就便材料如棉被、雨衣、毯子、雪或砂土压灭火焰。

(2)凝固汽油燃烧的灭火:凝固汽油弹爆炸时,即用雨衣或他物遮盖身体,待油滴落下后抛掉遮盖物,离开燃烧区。灭火时忌直接用手去扑打,可用湿布或砂土覆盖,或跳入水中,如有浓烟,用湿布掩盖口鼻保护呼吸道。

(3)磷烧伤:磷的特点是在空气中自然,在皮肤上越烧越深。磷可经创面吸收,造成肝、肾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磷及磷的氧化物接触皮肤粘膜,均可造成烧伤。处理磷烧伤的创面宜用湿布复盖浸入水中,用1%硫酸铜溶液浸洗后移除黑色磷化铜颗粒,并用2-3%碳酸氢钠液中和磷酸。切忌将创面暴露于空气中,并忌用油膏包扎(磷溶于油脂类,溶解后被吸收)。用湿布掩盖口鼻能防止磷化物吸入呼吸道,如果用过锰酸钾液浸湿的布效果好。

(4)化学烧伤的急救:各种强酸硷烧及皮肤,应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尽快缩短化学剂接触皮肤的时间。沥青烧及皮肤时,亦迅速用水冲洗冷却,然后结合清创术用甘油或汽油洗去沥青。

2.保护创面:灭火后除必要时脱去衣服(或顺衣缝剪开)外,将伤员安置于担架或适当的地方,可用各种现成的敷料作初期包扎或清洁的衣服被单等覆盖创面,目的是保护创面,避免再污染或损伤,没有必要去作其他创面处理。

3.止痛:烧伤后疼痛是很剧烈的,必需及时予止痛剂,如口服止痛片或注射杜冷丁。合并呼吸道烧伤或颅脑损伤者忌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

4.补充液体:口服淡盐水、淡盐茶或烧伤饮料。如病情严重,有条件时应及早静脉输液(如生理盐水、右旋醣酐、血浆等)。切忌口服大量无盐茶水或单纯输入大量5%葡萄糖溶液,以免加重组织水肿。

烧伤饮料片:每片含食盐0.3克,小苏打0.15克,鲁米那0.005,糖适量。溶于100毫升水中即为烧伤饮料。

5.其他措施: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注意合并伤的处理。眼烧伤时应冲洗眼睛,涂抗生素眼膏。注射抗毒素1500单位。天冷时注意保暖。

(二)伤员的后送与住院处理:

当从现场抢救出大批烧伤伤员时,对中小面积烧伤原则上应就近组织抢救,以便及时治疗,减轻痛苦。对于大面积烧伤伤员,也应就地抢救,有时需考虑转送到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转送伤员时,最好在伤后4小时内送达目的地。如不能此时间送到,应就地抗,待休克已基本平稳后再送。转送途中必要时应设法输液,给镇静剂,尽量减少颠簸。战时如不能就地救治休克,必须在休克期转送时,则应在中途设立中转站,进行分段输液。

伤员送到医院后处理:面积20%以下者,可口服烧伤饮料,创面清创后包扎或暴露。烧伤面积21-40%者,可口服补液加静脉输液,其静脉补液中以晶体为主,胶体可用右旋醣酐。面积在40%以上者,进行静脉输液,并应考虑输血,适量口服液体。

对于严重大面积烧伤伤员的接诊处理:

1.了解伤员一般情况,有无休克、呼吸道烧伤及合并伤。估计烧伤面积与深度。

2.进行输液配血。有休克休克先兆者,输液愈早愈好,勿延误时间。同时制订初步输液计划。

3.酌情给止痛剂。休克严重病员止痛剂应自静脉注射。

4.放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尿比重。

5.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或面颈部深度烧伤后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应作气管切开。给氧。

6.选用抗菌药物。如未注射过破伤风毒素时应予注射。

7.病情稳定或休克好转后,及早施行肢体环状焦痂切开减压,取暴露或包扎疗法。

8.做好各项病情观察(如脉搏、呼吸、血压、液体出入量等)与详细记录。

烧伤急救处理

1、立即脱离热源。

2、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部位20分钟以上;不要用冰块,以免冻伤

3、内衣应剪开,以免脱衣服时撕脱表皮,表皮早期有保护作用。

4、勿用盐、糖、酱油等涂抹创面,防止污染。

5、勿用有色消毒液涂抹,以免影响烧伤深度的辨别。

6、发生火灾时,切忌呼喊,以免造成呼吸道烧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快逃匿;衣服着火,切忌奔跑,以免火势更旺,应立即脱去衣服或就地打滚。

7、化学液体泼到身上后,应立即脱去所有衣服,光着身子用水冲洗;穿着衣服冲,化学物质沾在衣服上会继续产生灼伤,并经皮肤吸收造成。

8、对烧伤的身体可用清洁布单包裹后尽快送专科医院治疗(面积较大时,应口服含盐饮料或输液)。

火灾现场急救指南

15日下午四时,吉林辽源中心医院发生重大火灾,虽然有消防官兵及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到目前为止已有39人命丧火场。可怕的灾难一次次考验我们的社会救援系统,同时也一次次考验着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如同今次的吉林火灾,发生在医院从而可以让伤员及时得到专业的救助,如果发生在另外其他的地方,结果或许又会是另外的模样。只有当我们自己掌握了火灾现场自救及救人的常识,面对灾难时才会不那么绝望!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火灾事故多发,人员伤亡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全国加大了消防宣传的力度,社会消防宣传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大小规模的灭火战斗演习及火灾现场逃生演练活动的举行,在很大程度上,对减少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必须认识到,火灾中一旦发生,特别是较大面积的烧伤,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由于烧伤专业性强,烧伤防治知识普及性较差,消防指战员对此了解不够,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更是对其基本知识及防治知之甚少,使一些烧伤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发生烧伤后,伤员、消防队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如何开展救他和自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有效防止伤情的继续发展,使伤员得到保护,并接受简单的、应急的处理,或安全的转送,都属于现场。

一、火灾烧伤后现场急救的原则及意义

烧伤后急救的原则是迅速移除致伤源,终止烧伤,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的减轻损伤程度,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烧伤病人的现场急救是烧伤治疗的起始和基础,对以后的治疗和病人的生命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发生热力烧伤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热力烧伤一般包括热水、热液、蒸气、火焰和热固体,以及辐射所造成的烧伤,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最多,因而民间的“急救”措施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在创面上涂抹牙膏、酱油、香油等,这些物品都不利于热量散发,同时可能加重创面污染。在火焰烧伤中,伤员奔跑呼喊,以手灭火;在油燃烧致伤中用水灭火等,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

有效的措施为立即去除致伤因素,并给予降温。如热液烫伤,应立即脱去被浸渍的衣物,使热力不再继续作用,并尽快用凉水冲洗或浸泡,使伤部冷却,减轻疼痛和损伤程度。火焰烧伤时,切忌奔跑、呼喊,以手扑火,以免助火燃烧而引起头面部、呼吸道和手部烧伤,应就地滚动,或用棉被、毯子等覆盖着火部位,适宜水冲的,以水灭火,不适以水冲的,用灭火器等。

去除致伤因素后,创面应用冷水冲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防止热力的继续损伤,可减少渗出和水肿,减轻疼痛。冷疗需在伤后半小时内进行,否则无效。具体方法是,烧伤后创面立即浸入自来水或冷水中,水温要求不严格,15°c~20°c左右即可,亦可用纱布垫或毛巾浸冷水后敷于局部半至一小时,或更长,直到停止冷疗后创面不再感觉疼痛。冷水冲洗的水流与时间应结合季节、室温、烧伤面积、伤员体质,气温低,烧伤面积大,年老体弱,则不能耐受较大体表范围的冷水冲洗,冲洗后的创面,不要随意涂沫,即使基层医疗单位和家庭常用的一些外用药如龙胆紫、红汞等,以免影响清创和对烧伤深度的诊断。创面可用无菌敷料,没有条件的可用清洁布单或被服覆盖,尽量避免与外界直接接触,尽快送医院诊治。

三、发生吸入性损伤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吸入性损伤是指热空气、蒸气、烟雾、有害气体、挥发性化学物质等致伤因素和其中某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被人体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以及毒性气体和物质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学。

吸入性损伤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热损伤,吸入的干热或湿热空气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肺实质的损伤;二是窒息,因缺氧或吸入窒息剂引起窒息是火灾中常见的死亡原因,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尤其是密闭环境中,大量的氧气被急剧消耗,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伤员窒息。另一方面,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含氮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氰化氢,两者均为强力窒息剂,吸入人体后可引起氧代谢障碍,导致窒息;三是化学损伤,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和各种化学性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局部刺激或吸收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直接损伤和广泛的全身中毒反应。

迅速使伤员脱离火灾现场,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碳粒,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者给予导管吸氧,判断是否有窒息剂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中毒的可能性,及时送医疗中心进一步处理,途中要严密观察,防止因窒息而死亡。

四、发生电烧伤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电烧伤时,首先要用木棒等绝缘物或橡皮手套切断电源,立即进行急救,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在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要轻易放弃。

五、烧伤伴合并伤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火灾现场造成的损伤,往往还伴有其他损伤,如煤气、油料爆炸,可伴有爆震伤;房屋倒塌,车祸时可伴有挤压伤;另外,还可造成颅脑损伤、、内脏损伤、大出血等。在急救中,对危急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应迅速给予处理,如活动性出血,应给予压迫或包扎止血。开放性损伤争取灭菌包扎或保护,合并颅脑、脊柱损伤者,应在注意制动下小心搬动。合并骨折者,给予简单固定等。

六、经现场急救后,转送前的注意事项。

经过现场急救后,为使伤员能够得到及时系统的治疗,应尽快转送医院,送院的原则是尽早、尽快、就近。但是由于一些基层医院没有烧伤外科专业人员,因此,烧伤伤员经常遇到再次转院的问题,对轻中度烧伤,一般可以及时转送,但对重度伤员,因伤后早期易发生,故对此类伤员,应首先及时建立静脉补液通道,给予有效的液体复苏,能有效预防休克的发生或及时纠正休克,减轻创面损伤程度,降低烧伤并发症的发生率。该工作若由火场消防医护人员或就近医疗单位负责,则能避免耽误时机。

一般来讲,成人烧伤面积大于15%,儿童大于10%,其中Ⅱ度以上(含Ⅱ度)面积占1/2以上者,即有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性,多需要静脉补液治疗。

火灾烧伤后现场急救是一项必要又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工作,需要多方力量的密切配合,当发生大的火灾,有较重大人员伤亡时,现场急救工作应摆在突出位置。国外一些消防队,队员多有良好的现场救治知识,出火场时常配备必要的医护专业人员和救治设备或与医疗急救联动,值得借鉴推广。发生火灾时,消防官兵常常是第一到达火灾现场者和出入火海的战斗员,如何搞好火灾现场急救工作,怎样普及火场救治常识,也值得消防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

1、周玲主编.烧伤防治指南.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16.

2、杨之俊、许伟石、史济湘主编.烧伤治疗.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18.

3、黄征、魏勇.高聚物燃烧毒性分析.山东消防,1988,4:11—12.

4、姚国红、巩建军.火灾烟气的危害.

本文是崔正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