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文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鞍区病变误诊45例分析

发表者:刁文卓 人已读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病变误诊原因。方法:回顾近8年来我院45例鞍区病变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眼科疾病的8例,误诊为月经不调的14例,误诊为神经性头痛的19例,未得到诊断的4例。结论:临床医生缺乏多个思维基点,辅助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主题词】鞍区病变;误诊

【中图分类号】 R739.41

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鞍区的病变如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1)。典型的病例诊断不难,但对于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尤其是先于其它临床科室就诊,临床表现与所就诊科室相同或类似的,时常会有误诊、误治的情况发生。本文抽取我科从2000以来收治的45例鞍区误诊病例,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8~71岁,平均(41±2.5)岁。表现为头痛的病人19例,表现为视力视野进行性改变的病人8例,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的病人14例,表现为肢端肥大的病人4例。

1.2误诊情况:8例因视力视野进行性改变在眼科就诊,误诊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疾病。14例因闭经溢乳、月经紊乱于妇产科、乳腺外科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溢乳症等。19例因头痛于神经内科、普通内科等就诊,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等疾病。4例因肢端肥大未到正规医院系统诊治。以上病人均未行头CT或者MRI检查,未做激素水平检测。误诊时间为3月~3年,平均为16±2.1月。

1.3诊断方法

头CT扫描—由于病变性质的不同表现为鞍内及鞍上的等密度、低密度或者混杂密度占位病变,肿物可为囊性或者实性,周围骨质可有破坏,颈动脉可受累。

头MRI扫描—垂体瘤多为实性信号,大腺瘤的T 1 、T 2 与脑实质信号相仿,向上发展可见雪人征(2),可见鞍底下陷、海绵窦受侵犯,增强轻中度强化。颅咽管瘤多为囊性信号,伴蛋壳样钙化,小儿及青少年多见。一些在T 1 、T 2 上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另一些T 1 为高信号与高蛋白含量及出血有关,海绵窦很少受累,无增强(1)。脑膜瘤:球形,在鞍上,位置稍靠前,鞍结节骨质增生。蝶鞍不扩大,可见到正常垂体,早期无内分泌改变。垂体正常或受压。T 1 、T 2 与脑实质相比呈等信号,增强时明显强化。

眼底检查—由于视神经受压,可见到视神经萎缩的表现。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还可见到视乳头水肿的表现。

视力视野检查—病人可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颞侧偏盲等。

内分泌学检查—主要是对于垂体瘤的病人来讲,因病变性质的不同,会出现相应激素水平的增高,如沁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1.4治疗:本组3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垂体大腺瘤的病人25例,11例行幕上开颅手术切除,14例行经鼻-碟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4);垂体微腺瘤的病人6例,3例行伽码刀治疗,3例行口服溴隐停药物治疗;颅咽管瘤的病人9例,均行幕上开颅手术切除;脑膜瘤的病人5例,行经额开颅肿瘤切除术。

2.结果:45例均无生命危险,术后头痛症状改善的19例,月经正常、溢乳消失的12例,视力视野障碍改善的病人7例,肢端肥大的病人临床征象无明显改变。

3.讨论

3.1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本组病人误诊都是发生在非神经外科的科室,由于神经外科的专业性比较强,其它科的医师往往怱视了相关类似疾病的不同之处。对于因为肿瘤缓慢生长压迫硬膜引起的非特异性头痛,性质及定位不明确,往往诊断为神经性头痛;很多伴有闭经溢乳的病人,首诊在乳腺外科或者妇产科,由于存在类似疾病,在相关科室诊断为溢乳症或者月经不调;此区肿瘤生长在视神经附近,多压迫视神经,视力视野障碍可为首发症状在眼科就诊,诊断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以上说明医生缺乏多个临床思维基点,工作中诊断只停留在病人的症状上,对引起症状的本质疾病没有进行探索分析(3)

3.2临床相关辅助检查存在着局限性

鞍区附近的疾病由于周围结构较复杂、紊乱,对于较大的病变,诊断没有问题,较小的病变头CT或者X光片往往容易漏诊,现在来说头部MRI是这些病变的首选检查;伴有闭经溢乳的病人,如果进行内分泌检查会发现沁乳素增高,提示有垂体瘤的可能,如再有影像学证实,诊断更加明确;对于视力出现下降,尤其是视野已经发生改变的病人,要想到颅内尤其是鞍区病变的可能,提检头部MRI会明确诊断(5)。以上这些检查都是诊断鞍区病变所必须的,在有些基层医院设备还不完全具备,这也是误诊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3.2减少误诊率,提高鞍区病变的诊治水平

误诊不能与我们平时公众生活中所谈论的错误及法律上所指的责任等混为一谈(1)。在诊断的过程中,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难免发生医生的初步诊断与疾病的本质不相符的现象。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会是一个有层次进展、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医生具备扎实并不断进步的基础知识,并能充分利用好先进的诊断设备,这样才能无限地接近疾病本质。

鞍区病变如果发现较晚、肿瘤对周围神经及血管组织已造成包裹或者压迫,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损伤,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广大临床医生基础技能及理论的提高,不光要掌握本学科疾病的诊治,具有同样临床症状的相关学科的疾病更要加以了解、论证和排除;另一方面,医院的基础设施尤其是相关的辅助检查设备要更新进步,增强我们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象发生,提高治愈率。

参 考 文 献

[1]刘慧:鞍区占位性病误诊36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11 (7): 6412。

[2]辛小燕:鞍区少见病变误诊6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9(7): 4925。

[3]庞凤英:小儿颅咽管瘤1例误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08; 1(46): 109。

[4] 李成: 眶上额下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四川大学学报,2007;1(38)。

[5] 韩再德: 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1;1(7):38

本文是刁文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1-12